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历史小说>回到明末当军师> 第六十五章 复社文人(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五章 复社文人(一)(2 / 2)

“是候方域组织,我刚加入复社,当然要出点钱表示一下嘛。”郑森笑着说道。

“哦,你刚拜入钱谦益门下,花点钱也是应该的。”萧谨点了点头,说道,郑森被他调教得有些世故了,对于纵横策术里的以策谋利那是相当精通。

南京国子监在南京城北部,桃叶渡口在南京城南部,萧谨和郑森乘坐的马车想要到目的,得穿过大半个南京城呢。

萧谨和郑森之前来过一次南京,在他们两人心里,南京整齐而宽大的石板街面,悠长的小巷,配上众多河里往来的小船,是一个极易唤醒文人内心诗意的地方。

可是现在的南京跟往常大不一样,到处是衣衫褴褛的饥民,街道的角落还时不时躺着一具衣服都被扒光,不懂是不是已经死亡的人。

马车从金吾卫后巷驶到成贤街上,又从成贤街经珍珠桥,驶到西皇城根北街,萧谨和郑森处处都能看到成群结队的饥民。

“来南京逃难的饥民竟然这么多?”郑森很是吃惊地说道,从福建安平一路上到南京,他们在各个城市见到的饥民也不少了,不过跟南京的数量相比,还真是差了不少。

“北方旱灾、蝗灾、瘟疫闹个不停,松锦大战后,建奴又入关抢掠过两次,南京又是长江以南最大的城市,饥民们都觉得逃来南京肯定有饭吃,逃来南京的饥民不多才怪了。”萧谨有些麻木地说道。

都说崇祯是个倒霉蛋,萧谨穿越前看历史书的时候感觉还没那么深。现在身临其境,从郑府看到塘报上和郑氏商队从各地不断传来的坏消息,再到亲眼看到眼前这些饥民,萧谨真是很深刻地体会到了崇祯皇帝面对国内灾荒不断和内忧外患一起袭来的绝望心情,这种糟心的事情他从十六岁登基,一直处理到三十三岁吊死媒山,不容易了。虽然崇祯治理国家这份工作干得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很糟糕,但是萧谨觉得把大明灭亡的责任都归咎在他身上是不公平的,毕竟他登基时也就十六岁而已,之前他又一直当藩王,没有接受过治理国家的培训,指望一个只有十六岁,又没有经过工作培训,甚至连工作经验都没有的青年人去拯救一个步履蹒跚的老旧帝国,本来就不现实,搞砸才是正常的。

“萧师父,要不我们拿点银子出来给饥民吧。”郑森提议道。

“不行,拿一些银子给饥民,会引起其他饥民的哄抢,一大群人践踏之下反而会害死不少饥民,官府不集中救助,靠个别善举是没用的。”萧谨想了一下,否决了郑森的提议,他可不想让郑森好心办坏事。

萧谨对于大明朝廷的执政能力是相当不满的,财政搞得这么差,平时就没什么钱,国家一有点事情,就左支右绌,现在连军饷都发不出来,救济灾民,控制瘟疫那真是想都不要想。

“唉,看着民众陷入深重的苦难,我却做不了什么,我觉得自己很无能。”郑森吐了一口气,说道。

“郑森,拯救民众于苦难之中可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既要有智慧、有能力,还要有强大的实力和一颗承受能力极强的心才行,你现在还小,还需要磨练你的能力,现在想多也没用。等郑森你能力足够强了,再接你父亲的班,掌控整个郑氏,拥有强大的实力,你就初步具备了拯救民众脱离苦难的条件,但离拯救民众脱离苦难还有好远好远的距离呢。”萧谨语重心长地说道,他心想要拯救民众于苦难之中哪有这么容易,古往今来,真正拯救民众脱离苦难的大贤大能之人那真是少之又少,两只手都能数得过来,比开国帝王数量还要少呢。

“师父,我知道了。”郑森点了点头,说道。

“还有,郑森,为师说的这个民众指的本民族的民众,既想拯救本民族的民众,又想拯救其他民族的民众,人世间没有任何人有这样的能力,只有传说中的仙佛才有那样的能力。”萧谨想了一下,补充道。

“哦,为什么呢?”郑森问道。

“因为很多时候,本民族的民众和其它民族民众的利益是完全相对立的,想要兼顾两者的利益根本就是痴心妄想。”萧谨解释道。

“哦,郑森懂了。”郑森是聪明人,他很快就明白了,他打算磨练好能力,掌控郑氏之后,想方设法拯救本民族的民众就好了。

“对了,萧师父,你得给自己取一个字,方便等下我介绍给别人。”郑森突然想到一个事情。

“每个人都让取一个字吗?那郑森你的字是什么?”萧谨明知故问道,熟悉历史的他当然郑森的字是钱谦益取的,叫大木,但他还是得问一下,不能直接说出来。

“钱谦益给我取了一个大木的字。”郑森笑着说道。

“大木?还可以。我的字就叫子瑜吧。”萧谨想了一下,说道,这个子瑜是昔日诸葛谨的字,他借来用一下,另外想一个太累,他懒得想。

“萧子瑜,听上去还不错。”郑森嘀咕了一遍,笑着说道。

“还行,凑和用吧。”萧谨笑了笑,说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