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车里坐了三个刻时,萧谨和郑森抵达了南京桃叶渡口,只见秦淮河畔,众多垂柳在微风中轻轻摇摆,河边众多画舫停在岸边等待客人上船。
“我们坐的游船是哪一艘啊?”萧谨转头问郑森道。
“萧师父跟我来。”郑森笑着走在前头,萧谨跟在他身后。
“郑森,等下上了船之后,在别人面前你就不要叫我萧师父了,毕竟你现在拜在钱谦益门下,被别人听到不好。”萧谨跟郑森叮嘱道。
“哦,懂了。”郑森回头应道。
桃叶渡口上人不少,大多是浓妆艳抹,穿着罗衣的青楼女子,以及身穿深衣或直身的,头戴四方平定巾或儒巾的儒士。
在明末,妓女配儒士可是标配,国子监的大部分儒生都爱逛青楼,上花船,萧谨看着都无语了,虽说他对逛青楼和上花船的行为并不反感,但一个国家的精英阶层大部分都爱干这种事情,就显得有些“堕落”了。
萧谨跟郑森身后穿过人群,走到一艘船体较长的画舫前面。画舫挂满了灯笼,船柱雕梁画凤,船舱很大,跟一个大房子的客厅差不多,里面摆放着一些古色古香的桌椅家具,这哪里是什么船舱,分别是把一个客厅整个一起搬到了船上。
一个穿着青衫小厮站在船前,郑森跟小厮打了一声招呼,就领着萧谨走上了船。透过船头和船舱之间的木雕,萧谨看到船舱里已经到了四人,两男两女。两名男子一名长得很瘦,穿着一件浅灰色的深衣,头戴四方平定巾,另一名男子长相清秀俊美,穿着一件白色的深衣,头戴儒巾,手里还拿着一把扇子。两名女子都是绝色女子,都是上袄下裙的搭配,一个上身红色袄衫下身白色裙子,一个上身浅蓝色袄衫下身绿色裙子。
两名男子看到郑森和萧谨上船,都走过来欢迎。
“大木,你旁边这位公子就是你说的同乡吧。”长相清秀俊美的男子走到郑森旁边,笑着说道。
“是啊!这位是我的同乡萧谨。这位是杨州的冒襄和归德的候方域,”认识两边人的郑森把双方都介绍了一下。
“在下字辟疆,叫我冒辟疆就好了。”冒襄拱了拱手,说道。
“本人字朝宗,叫我我侯朝宗就行了。”候方域也拱手说道。
“本人字子瑜,叫我萧子瑜就可以了。”萧谨同样拱了拱手,笑着说道。
“子瑜这个字好像很熟悉哦,似乎在哪听过。”冒襄有些疑惑地说道。
“子瑜是昔日诸葛谨的字,他跟周瑜同为孙权的左手右,两人关系非常好,取字的时候从对方的名抽出一个字加在自己的字里面,我很尊崇两人,所以名里有一个谨字,字里面自然也有瑜字。”萧谨笑着解释道。
郑森在旁边听到愣了一下,他可是知道他萧师父的字可是刚刚取的,没想到他竟然能说出这么多名堂出来,真是能够瞎掰的。
“哦,原来如此。”冒襄恍然大悟道。
聊了几句,四人走进船舱内。
“这是我的内人李香君。”候方域走到上身穿着红色袄衫下身白色裙子的女子旁边,介绍道。
“我的内人董小宛。”冒襄走到上身穿着浅蓝色袄衫下身绿色裙子的女子,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