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管理只是管理的一个阶段。
不能上去就用。
只有广大职工的三观和认知达到了某一个高度,用这种方式管理才会更好。
这个高度,还真的就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
有的职工并没有那么多的追求,也没有他们的好高骛远,甚至我们认为好的东西,在这些人那里不屑一顾,这说明人与人之间是有差距的,不是审美的差距,而是认识的差距,一件事情,我们看着是这样,他们看着就不一定是了。
这个时候,如果用文化去管理,肯定会被嘲笑,这就是操之过急了。
初级管理者,用的是严词厉行,高级管理者,用的是文化。
反过来并不成立,对症下药的才算是一个好的管理者。
严词厉行是手段,文化是手段,不是说用了哪个就怎样了,只有用得恰到好处才好。
做管理,不容易,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人,都能够管理好,这才算是真本事。
本领恐慌,这句话再常见不过了。
以前也不觉得有什么,直到自己亲身经历,才知道如果管理人员能力欠缺,那真的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悲哀。
有一次,一件很小的事情反映到公司的相关部门,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只要是担当一下,别认死理,处理起来不难,却偏被某些管理人员给办糟了。
然后给我打电话,说办不成了,上面卡得厉害,不通融,让我自己想办法。
我当时就火了,一件小事至于办成这样吗?
我后来从头捋了一遍,完全是这个管理人员的问题,没有把沟通做好,曲解了上级部门的意思,认死理,最后让事情推进不下去了。
原本一个小时就可以办成的工作,这个人用了一个星期还没办完,我简直无语,一个企业,这样的人多了,别说发展,能够不倒闭就已经很不错了。
我是这么认为的。
管理的方法五花八门,我推崇的还是人性化的管理。
尽管有的时候,太人性化了,会遇到有的人蹬鼻子上脸,但是不管怎么说,人性化一些总是要更少的树敌的,也可以让被管理的人能够接受,这其实也是不容易的,并不像说得这么简单。
士为知己者死,是这样的。
工作以后,见过刚硬的管理,也见过柔韧的管理,但是我适应的应该还是刚柔并济的,很多人应该也是这样的,这种管理,最主要的其实就是调动情绪,让被管理者一直处于一种最佳的工作状态,这样效率就会很高。
我一直都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但我是一个好员工。因为我在作为一个管理者的时候,更多地是亲力亲为,在支使别人干活的时候总是抹不开面子,其实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我的岗位已经给了我这样的权利,那就要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