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4M”检验法就是生产管理者要从 Man(人员)、Machine(设备)、Material(材料)以及Method(方法)等角度出发发现生产问题(见图3-5)。
图3-5 “4M”检验法
一、重视人员的培训
1.培训内容要结合员工需要
生产管理者在安排基层干部发现问题时,要让他们观察员工有没有按照作业标准工作。如果员工严格按照作业标准工作了,那么就要考虑员工的效率是否达到了企业的要求。
在实际生产中,有的企业采用计件方式,有的企业采用计时方式。对于采用计时方式的企业,建议生产管理者在给每一个岗位的员工设置一个定额后,检测员工有没有达到定额、有没有问题意识、能不能经常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没有责任感、经验够不够、是否有改善意识,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只要有一个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是问题。
生产管理者应先找出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进行解决。比如说,员工缺乏哪些方面的经验,生产管理者就可以给他们提供这些方面的培训。企业培训就是针对员工缺乏什么就补充什么。
2.培训员工马上能用到的技能
员工在学习知识时有个特点:他们学完知识一个月后,如果完全不用的话,他们就会完全忘记。因此,在培训时,一定要培训那些他们马上能用到的技能。
有人说培训没用,笔者认为现在的企业培训的确有70%~80%都没有用,但是,培训没有用不代表培训不好,反而说明培训没有做好。那么,什么样的培训才称得上是好培训呢?对于企业来讲,好培训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选对培训题目。
培训要选对培训题目
现在企业培训最欠缺的就是选对培训题目,很多企业挑选的都是一些当今时髦的题目。比如,听说别的企业在培训“六西格玛”,就也把“六西格玛”给员工讲一讲。结果,员工在听企业培训“六西格玛”时,不仅不懂如何使产品的缺陷或错误越来越少,反而还在心里想:老板花钱搞这样的培训还不如把钱拿来给我们发奖金呢。
为什么企业不培训一些员工马上可以用到的技能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多企业不清楚员工缺乏什么,这就需要生产管理者观察、分析员工缺乏哪些方面的培训,然后再设计员工需要培训的课程。
选好了培训题目,接着就是选培训老师。培训老师不一定要选最好的,而是要选最适合企业的。
3.及时检查培训效果
培训完了以后还要及时跟进培训效果。比如说,培训了员工某一项技能,接下来生产管理者就要了解员工这方面的技能是否有改进。如果员工的技能没有得到改进,就需要在员工操作的过程中帮助他,直到他改进技能为止,这样的培训才会有效果。
二、解决设备问题的关键是保养
1.减少设备故障,做好保养工作
除了人员的问题,生产管理者还要关注一下设备的问题。比如,用这个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合格、设备会不会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设备需不需要改进和保养、设备精密度和数量够不够、设备操作流程是否顺畅等问题。其中,解决设备问题的关键在保养。设备的保养与人的保养很相似,如果不保养,就容易出现问题。大多数人认为设备出故障是正常现象,其实,这是不正常的。
什么是故障呢?人为造成的障碍就是故障。也许有人会问:“出现故障很正常呀,人可以不生病,设备可能会不出故障吗?”答案当然是可能。比如说,人们明明知道熬夜、抽烟、喝酒对身体不好,但是就是要去做,这就属于故意让自己出现故障。如果一个人懂得保养,他绝对会很少生病。同理,如果设备保养好了,也就不会经常出问题。
如果设备保养不当,生产出来的不合格产品的数量就会增多。另外,如果设备保养不当,还会缩短使用寿命、降低精密度,进而降低设备使用率、降低产品的品质以及增加维修成本。
2.为设备建立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