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有时候缺料,机器闲置不用,或上游的工序发生延误,导致下游工序无事可做。
机器设备发生故障等,也会造成等待的浪费。
材料已经备齐,但是有时候制造通知单或者设计图没有送来,同样造成等待的浪费。
JIT生产的实践表明,在很多情况下,这些等待的浪费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排除或大幅度减少。
等待的浪费主要表现在:生产线的品种切换;每天的工作量变动很大,当工作量少时,便无所事事;时常因缺料而使机器闲置;因上游工序发生延误,导致下游工序无事可做;机器设备时常发生故障;生产线未能取得平衡;有劳逸不均的现象;材料虽已备齐,但制造通知单或设计图并未送来,导致等待的浪费。
(8)管理的浪费
管理的浪费是指发生问题以后管理人员想办法补救,大家坐下来讨论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因为事先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浪费。
科学的管理是事先有预见、有规划,在事情推进的过程中还有管理控制,这样就可以减少管理的浪费。
例如,盖一个新车间,事先仅由工程技术部作了一个规划,然后按此规划进行设备安装。等生产部门搬入后,发现设备放置处已没有足够的位置放置工作台,于是再讨论,再移动设备。若事先由工程技术部牵头,相关部门一起讨论作整体规划,规划好后,在新车间里用粉笔画出规划布局,再让车间工人讨论是否合理,让一线工人讨论自己工作岗位处的布局,有无可改进之处,集思广益后,再定稿,管理浪费就可避免了。
这八大浪费是普遍存在的。我到过很多企业去做辅导,发现很多企业,甚至绝大多数企业都存在这八种浪费。有的可能多一点,有的可能少一点。而JIT就是解决这八种浪费的一个有力的工具。
3.以顾客为中心的“七零”生产
JIT生产是为了满足顾客多样化(P)、高品质(Q)、低成本(C)、短交期(D)、安全(S)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比较系统的表格。
(1)零切换浪费
零切换浪费的目的是使多个品种对应,但现在存在着切换时间长、切换后不够稳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通过经济批量、物流方式JIT、生产计划标准化、作业管理标准化等方法来解决。
(2)零库存
所谓零库存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库存,而是尽量减少库存,保持合理库存量。目前很多企业的大量库存造成成本高、周转困难,且看不到真正的问题在哪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探求必要库存的原因,合理设置库存规模,实现均衡化生产和设备流水化。
(3)零浪费
零浪费目的是降低成本。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工厂浪费严重,很难发现,且无法消除。解决方法是加强整体协调能力,并制定合理的流程路线图。
(4)零不良
零不良主要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目前很多企业频频犯中低级错误,产品不良率较高,批量事故多发,经常处于忙于救火的状态。实现零不良要坚持三不主义,开展零缺陷运动,保证工作质量,动员全员改善产品质量,有效运用各种质量改善工具。
(5)零故障
零故障的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故障频繁发生的问题。主要的解决方法有效率管理、TPM全面生产维护、故障分析与故障源对策,以及初期清扫与自主维护。
(6)零停滞
零停滞的目的是缩短交货期,因为很多企业存在交货期长、延迟交货导致客户投诉多等问题,不得已只能加班加点、赶工赶料,有时候会导致质量下降。要减少这种情况,就要实现同步化和均衡化,不断改善生产布局,实现设备小型化和专用化。
(7)零事故
零事故就是降低事故发生率,保证生产安全。有的企业忙于赶货疲于奔命,忽视安全,事故频发,安全意识淡薄,导致人为事故多。解决方法是要有安全第一的意识,积极开展5S活动,进行危险预知训练,定期进行巡查,开展安全教育和改善活动。
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相比,JIT生产只需要一半的人员、一半的生产场地、一半的投资、一半的生产周期、一半的产品开发时间和少得多的库存,就能生产质量更高、品种更多的产品。
JIT生产考虑的方法是一个理想的生产方式。它说的零库存可以无限接近,但是不一定达得到。我们有了“零”这个追求,“零”这个极限,就可以不断地去改进。我们降低库存就会暴露一些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解决,我们又可以降低一些库存,再暴露问题再解决。这样周而复始,不断降低库存,就可以把库存降到最低,甚至接近于零。这就是JIT的追求。
另外,JIT是一个不断改进的动态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企业不断地持续改善,不断地进步,最后才能达成。
JIT生产是一种理想的生产方式。
一是因为它设置的最高标准是一种极限,就是“零”库存。生产上可以无限地接近这个极限,有了这个极限,才使得改进永无止境,而持续不断地改进正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基础。
二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不断改进的途径,即降低库存—暴露问题—解决问题—降低库存……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
然后,不一定从“降低库存”开始推行JIT生产方式。国内企业大多存在一些很明显的问题,例如一天的出库次数及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要不让生产线或设备停线(停机)待料就可以。此种情况下应先明确出库次数、每次出库时间,然后考虑调整出库的前置时间(LeadTime)、出库次数、一次出库量,进一步考虑如何改进出库方式、搬运方式、使用方式,使得各处的在制品数量进一步降低。如果现存的问题很多,不去解决它,还要降低库存,会造成问题成堆,解决问题无从下手,情况严重者可能会使问题成灾,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生产,陷于瘫痪。因此“降低库存”要有计划、有准备地逐步推行,避免一次降得太多。但是,有些问题往往隐藏得很深,在生产稳定时,通过降低库存来暴露问题仍是可取的。
4.努力提高产品品质
(1)传统生产的品质问题
JIT生产的一个目标就是零不良,而品质控制是零不良的关键,这也是JIT生产的关键。品质控制应该注重于预防,而不是在于事后检验。
如果品质出了问题,JIT是没法进行的,因为JIT是按需求量生产,如果品质出了问题,量就会少了,这时候后工序就达不到需要的量。
传统的品质管理是这样的,先加工零件或者生产产品,然后检查挑出合格品,把合格品交给用户,不良品能返修的就进行返修,不能返修的就报废。
我曾经去给一个做彩印的企业上课,这个企业是印刷一些彩色塑料制品的,它没法控制中间的不良。其管理者对我说他们的不良品一般都会达到10%左右。我问他们下料的时候下多少,例如客户要10万个袋子,第一道工序下多少料呢?他们说大概下11万个原材料,11万生产到最后,如果有1万个不良品还可以交10万个,有时甚至不良品还会超过1万个,11万个原料最后只生产出9.5万个产品,还缺5000个。这5000个又要重新去订材料,再走一遍流程,这样就造成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