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种情况是质量控制得比较好,11万个原材料做出10.8万个产品,那8000个多出的产品又只能扔掉了。这就是传统生产因为不良率造成的一些麻烦。下料的时候不知道要下多少,下多了浪费,下少了又怕到时候出现不良品不够出货数。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用JIT的要求,不要出现不良品,下多少料就做多少产品。用这种方式才能保证我们的品质。
(2)JIT生产的品质管理
如果对产品进行检验,而产品的数量又很多,像上面提到的10万个,企业不可能全检,只能抽检,抽检就不能保证100%的合格率,所以抽检的产品可能还有不良品。
现在有的厂家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我曾在一家企业做制造部经理,那个企业帮惠普公司生产打印机与电脑之间的连接线。惠普公司每年下单300万条连接线,他们给我们提了一个要求:零不良。因为我们给他们的连接线不可能再去测试了,连接线都已经包装好,每一台打印机放一条我们的连接线进去,如果连接线质量不行,客户买回去装上打印机就不能工作,这时候客户就会说惠普公司的打印机有问题。所以,惠普公司要求连接线的合格率是100%。
我们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开始我们没有实施JIT,但有五道检验——五个人来检验,最后还是出现了万分之几的纰漏。后来我们推行了JIT,一年以后,一直保证100%品质。
传统观念与JIT品质观念的不同之处是:传统观念认为不良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必须检验。JIT的观念是不良是可以避免的,检验是多余的。
一个优秀的、JIT做得很好的厂家,企业内部品管工人数量都会减少,企业都是自己做自己检查,自己对品质负责。
说到这里我还想到曾经在一条流水线上,为了保证不良率的降低,我们有三个人检验,但三个人检验后的产品还是有问题。后来我们检讨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因为三个人检验,第一个检验的人想没关系,我检验不出问题,还有他们两个,所以他比较马虎。第二个检验的认为前面有一个,后面有一个,我马虎一点没关系,又把不良品放出去了。最后一个检验的人认为前面有两个人都检验过了,我再检验也没什么用了,他也马虎。
后来我们把做检验的三个人变成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最终责任人,这条线过他那里以后就没有人检查了。这时候他反而很认真地按操作要求做,最后出货的不良率反而降低了。
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其他方法。除了改变观念以外,JIT强调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不是从中间检查、后面检查来解决问题。
品质是实行JIT生产的保证
传统的品质管理方法是:加工零件或生产产品—检查—挑出合格品或合格批—交给用户。对于能返修的不良品要进行返修来保证使用;对于不能返修的不良品,则报废。这种方法主要依靠事后把关合格品(批),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合格。且采用抽样检查得出的合格品(批)中通常都包含一定数量的不良品。
与传统品质管理不同,JIT生产的品质管理强调事前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要从操作者、机器、工具、材料和生产过程等方面保证不出现不良品。它强调从根源上保证品质。
(3)4M1I的生产要求
如果想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我们要考虑什么呢?必须考虑4M1I的生产要求。
4M1I:
1.人(Man)
2.材料(Material)
3.设备(Machine)
4.方法(Method)
5.信息(Information)
第一,人(Man)。
第一个要素M指的就是人,即员工,包括各生产线上的作业人员和采购人员等。我们要做到不良品为零,就要确保各岗位的员工具有相应的文化素养和操作技能。如果员工的素养和操作技能不达标,我们就要对其进行卫生知识培训、质量意识培训和相应的岗位培训,并且注意培养员工的多种技能,让员工成为能够适合多个岗位的多能工。
同时,我们还要改善员工的观念,让他们热爱本职工作,培养他们对公司的归属感。
这样人就没有问题了。
第二,材料(Material)。
人没有问题了,我们就来看第二个要素。
这第二个M指的就是材料。对材料我们要做源流管理,采购来的每一种原材料都要把好质量关。这可以通过选择较少的、合格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期的、互利的合作关系,提高供应商的品质与信任度,加强对供应商的长期投入等方法实现。
能够保证及时获得的原材料数量充足、品质优良,第二个M也就没有问题了。
第三,设备(Machine)。
第三个M指的是设备。设备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提高产品品质的最重要的一环。
这里我们就要做TPM了,即全员生产维推护或者全面设备保养。我们要保证设备不出问题,这样产品才不会出问题。
另外,我们可以在设备上安装一些防错装置,如果出错设备就停机,就不再生产产品出来,然后我们就可以马上解决问题。
第四,方法(Method)。
设备没问题了,再看第四个M,即方法。方法指我们的生产是不是同步化,作业是不是标准化,依照规定的方法和步骤能不能制造出品质优良的产品。我们要确定一种制造产品的良好的作业制度,从而保证生产的优良品质。
第五,信息(Information)。
最后一个I指的就是信息,也就是我们的目视管理、看板是不是到位。
企业应有专门的信息管理软件,记录企业员工的基本信息、设备和原材料的购买、产品的销售等信息,最好把公司所有的信息都电子化,这样易于管理。对于没有信息电子化的公司,这些数据也要统计得清清楚楚。
我们把人、材料、设备、方法、信息这五个方面都检查好以后,就能保证我们生产出来的品质是稳定的,就能够保证不良率是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