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导问道:“徐洋,我在问你的意见,你怎么和我们说起吃的来了?吃什么时候都可以吃,今天我们还是先把题材定下来再说!”
徐洋笑道:“项导,我这不是正在和大家商量拍摄题材吗?你看,大家都这么有兴趣,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拍一部关于吃的纪录片呢,各个地方,各个民族的特色美食,只要是人,就得吃,就对吃有兴趣,这个题材难道也是小众吗?”
众人一听,顿时全都眼神一亮。
项导也听出了徐洋的意思。
“你是说,我们拍摄一部关于各个地方,各个民族的特色美食?”项导说道。
众人都纷纷叫好。
“妙啊!各个民族的特色美食,也是传统文化啊!”
“不愧是徐洋老师,我们怎么就想不到呢?”
“确实,徐洋老师说得没错,只要是个人,就得吃,就对吃感兴趣,徐洋老师真会想!”
“我赞成徐洋老师提议,以前还从没拍摄过关于特色美食的纪录片呢!我看行!”
所有人都佩服徐洋,不愧是徐洋,人家就是这么牛,想法开阔,总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关键点。
经过徐洋这么说,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是非常不错,吃文化,既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文化,更是全人类的文化。
徐洋说道:“纪录片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舌尖上的中国》,我们不止要介绍美食的特色,做法,更重要的是去认识食物背后的人、背后的故事,感受属于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感受剥离于工艺之外的属于人文社科独特的魅力。这样,眼前的事物就活了起来。”
项导闻言,知道徐洋的心里已经有谱了,问道:“那怎么拍?剧本你来写?”
徐洋笑道:“没问题啊,我把第一集的剧本先写出来!”
拍摄这样的纪录片不需要演员,只需要找地方上的厨师配合就行,徐洋只需要写菜谱,录音师旁白和主持人的旁白就行。
其实很简单。
“那我们先去哪里拍摄?”摄影师孙立问道。
徐洋说道:“第一集我们去云南大理,介绍原材料,寻找自然的馈赠!”
……
徐洋的提议所有人一致通过之后,马上就开始筹备起来。
剧组的人员都很配合,仅仅三天时间,所有准备都做好了,于是剧组开着三两车,四天后到了云南大理。
在云南大理,剧组人员在徐洋得指导下,六开始了第一集的拍摄。
先是女主持人出场。
“中国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
接着就是拍摄母亲和女儿进山采摘松茸……
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的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松茸产地的凌晨3点,
配合着解说,足足拍摄了一个星期,才把第一集自然的馈赠拍完。
接下来剧组又跑到其他的地方,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把第一季的七集全部拍完了。
……
时间已经是五月中旬了。
央视纪录片频道,剪辑室里,剪辑师把第四集《时间的味道》剪辑出来了,包括配音都已经制作完成,正在播放。
“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云的味道。这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与此同时,《舌尖上得中国》第一集在昨天已经播出了。
“项导,项导!昨天第一集节目的收视率已经出来了!”余力匆匆跑进剪辑室,向项导汇报。
徐洋依然留在节目组,和大家一样,等待着收视率的数据。
“多少?”项导问道,脸上满是期待。
因为在播放之前,台里花了很大的费用做宣传,甚至在央视一套和八套都打招呼播放了宣传广告,所以,所有人都很期待节目播出后的收视率。
“第一集的收视率是0.1%!”余力说道。
“什么?才0.1%?”
众人都有点失望。
毕竟他们之前拍摄的一些纪录片,也能拿到0.08%,或者0.09%的收视率。
而这个节目的广告宣传,可是下了大功夫的,竟然只拿到了0.1%的收视率,没有太大的惊喜。
见众人都有点失望,项导说道:“这才第一集而已,能看出个什么来?最少也要等到第三集的时候,在看效果!”
毕竟是纪录片,即便广告打得再多,受众始终有限,能进来看的也就那么一小群人。
而现在才第一集,根本看不出什么效果,最少也要等放了两集之后,看第三集,第四集的效果。
徐洋笑道:“大家不用急,我得心里预期是从第四集开始,看效果!”
第四集《时间的味道》,是第一季里面拍得最好的,所以徐洋并不着急。
但是徐洋却等不了了,他明天就要回江中市了,公司还有一堆事情等着他回去处理呢。
而这部纪录片是一个星期才放一集,徐洋自然不可能一直待在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