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开完会议,确定了徐洋的工作任务之后,央视纪录片频道的张台长来了。
台长的名字叫张亮,快五十岁了,年纪比项导还大几岁,是纪录片频道一把手。
“小徐!这是我们台里的张台长!”项导向徐洋介绍。
“张台长您好!”徐洋伸出手和张亮握手。
“嗯!”张台长和徐洋握手之后,点了点头,笑道:“闻名不如见面,果然是年轻有为!我早就听老朱提起过你,你能到我们台里来,我表示非常欢迎啊!”
“听老项说,要把你请来给我们制作节目,我就非常好奇,想看看你来我们台里能把纪录拍成什么样!我可是多好抱着很大的期望啊!”
徐洋笑道:“张台长,您太看得起我了,节目最后能做成什么样,其实我也不知道呢,我只能尽量把节目做到最好!其他的就看天意了!”
张亮其实也早就听过徐洋的大名。
歌写的好,小品节目做的好,还拿了个国际音乐大奖,朱导那负责的这几年春晚节目,正是因为有徐洋的帮忙,才能做的这么好。
所以,张台长对徐洋还是抱有很大期望的。
虽然他也是个央视的台长,但台长和台长之间的区别,也是很大的,像他这种纪录片频道的台长,和央视一套,央视八套等那些热门频道的台长是完全不能比的。
哪怕张台长的年纪已经这么大了,但他仍然还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领导,即便纪录片频道这样冷门,他也希望能把节目做得更好,只是一直苦于没有方法而已。
这次徐洋答应来帮他们制作一档纪录片,多少让他看到了一点希望。
见徐洋如此谦虚,张台长点了点头,笑着说道:“你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拍摄纪录片和写歌和做其他节目不一样,你知道就行!好好干吧,我看好你!”
既然徐洋也知道拍一部收视率高的纪录片出来不容易,张台长就放心了。
他就担心徐洋年轻气盛,没有经历过失败,认为自己什么都做得好,如果用这样的心态去拍摄一部记录片,不一定能够拍好。
而徐洋不但没有年轻人的心浮气躁,反而谦虚沉稳,这让张台长颇为欣赏。
难怪徐洋能够在其他像他这么大的年轻人还在挥霍青春的时候,他就已经干出了如此一翻大的事实,除了才华之外,想来他种沉稳老练的心态也是他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和徐洋,项导两人聊了一会之后,张台长就离开了。
下午,项导再次召集所有嗯召开会议,有关这次纪录片拍摄的立项,计划,题材等等,先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这次的工作,台里给我们批的是三百万的经费,至于拍摄什么题材,大家可以各抒己见!”
会议室里,项导向众人说道。
不过他的目光,却是望向了徐洋,毕竟徐洋是他请过来的策划,最终怎么拍摄,拍什么,还是徐洋来拿主意。
如果他们这些人能想到拍什么题材好,收视率高,那也就用不着把徐洋请过来了。
“上面的要求是,这次要拍摄的纪录片题材不限,但是有一点要求,必须要弘扬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所以题材还是给我了我们限制!想要拍摄弘扬传统文化的片子,那最简单的就是拍摄一些民族的东西,比如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歌舞,习俗等等!”
三十多岁,带着眼镜的陈宇说道。
他是台里的编导,根据上面的要求,他自然最先想到一些最适合拍摄的题材。
对我们国家来说,只要是弘扬国家的传统文化,必定离不开民族的风俗和精神,因为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宗旨永远是民族的东西,就是世界的东西。
而在所有业内人士看来,一些少数民族的习俗,风俗,生活方式等等,是最容易引起一部分人好奇的,因此拍摄出来的东西,至少收视率有一定的保证。
听了陈宇的建议众人纷纷赞成,不过解说李媛,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一定非要去拍摄那些民族风情,这些东西之前都拍过不少次了,是有那么一批忠实的观众,但仍然还是比较小众!”
“传统文化有很多种,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茶,中药,文房四宝,儒佛道,古典乐器等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
“我们不能因为民族风俗比较好拍,我们就只想着做最简单的事情,而上面我说的那些传统文化虽然难拍,也不是不可以挑战一下!”
李媛说得也很有道理,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多,不一定非要拍摄那些民族风情,其他的东西也可以拍嘛,只要符合上面的大要求就行。
“我觉得李媛说得很对,不一定一提到传统文化,我们想到的永远是民族风情,其实很多东西可以,比如拍摄一部关于茶的专题,或者文房四宝,这些都可以起到弘扬我们传统文化的效果。”主持人余力说道。
听着众人各抒己见,项导笑着点了点头,然后目光望向了徐洋。
“小徐,你怎么看?你可是我们节目的策划,发表一下意见吧!”项导说道。
徐洋说道:“我得意见很简单,就是把陈宇和李媛两个人的意见综合,我们能不能既拍一些民族的东西,又拍一些特定的文化!”
“拍摄名族的东西,并不一定就非要拍摄民族习俗或者风俗,还有别的很多东西也可以拍嘛,如果想要提高收视率,那就要拍一些大众都喜欢,都感兴趣的东西才行!”
陈宇说道:“徐洋老师,民族的东西注定是小众,怎么能够拍出大众都喜欢和感兴趣的东西呢!”
众人闻言点头,众所周知,只要是民族特色,那就一定比较小众,如果不小众,那就不见民族风情了,而是大众化的风俗了。
见众人都满脸疑狐的望着自己,徐洋就笑了,说道:“谁说民族的东西就一定小众了?”
转头向项导问道:“项导,你平时最喜欢吃什么?”
项导先是一愣,不知道徐洋为什么突然问这个,但还是笑着回答道:“我平时最爱吃的是蒸年糕,不过不是普通的蒸年糕,而是我们北方特色蒸年糕,里面放了红枣,核桃等等,非常甜非常腻!我从小就爱吃,现在也爱吃!”
“北方特色!”徐洋笑着点了点头。
然后徐洋又向李媛问道:“李媛,你平时最喜欢吃什么?”
李媛笑道:“怎么?徐洋老师想请我吃饭?”跟徐洋开了个玩笑,然后说道:“其实最喜欢吃蒙古烤全羊,就是太贵了!”
“呵呵!”徐洋笑道:“蒙古烤全羊是吧,有机会请你吃,你会吃到的!”
说完,然后徐洋又一连问了好几个人喜欢吃什么,大家都纷纷发表了自己喜欢吃的美食,什么地方特色,味道如何如何。
一说到吃的,大家相互探讨起来都兴致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