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历史小说>回到明末当军师> 第六十七章 复社文人(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七章 复社文人(三)(1 / 2)

跟激动的冒襄不同,郑森和萧谨听完都愣住了,两人都对明末文人把局势崩坏的责任推到军队身上感到不解,似乎这些文人觉得武人被文官压制住,听从文官的差遣,大明的局势就有救了。

愣了片刻,郑森发现气氛有些尴尬,就拿起茶杯喝茶,掩饰一下。

跟郑森相比,萧谨愣了好一会,才跟郑森一样拿起茶杯,慢慢品茶,他实在是太震惊,才会如此失态。

萧谨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袁崇焕一个二品文官敢杀官至左都督,挂平辽将军印,正一品节将的毛文龙了,他原本以为只是个例,现在看来明朝的很多文人都是如此狂妄自大,愚蠢透顶。现在大明的军队连军饷都不能按时发放,士气低迷,军队将领更是对长期被文官压制很是不满,将士们因为议功银和抚恤银经常朝廷的文官被克扣,也十分不满。这么多不利因素聚集在一起的情况下,这些文人竟然觉得杀几个跋扈的武将,就可以震服其余将领,号令如一了,萧谨觉得激起兵变的可能性反倒大一些,即使将士们不敢兵变,战场上对阵流贼时,故意来个大败,领军的文官肯定要被崇祯惩罚,轻则丢官坐牢,重则被拉上刑场砍头。

对于明末的文人,萧谨是无语了,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小说看多了,总觉得现实里带兵就像小说里一样,来个杀鸡儆猴,砍掉一个跋扈军官的脑袋后,军队就听话了,真是幼稚。

“大明的许多文人脑子有问题。”萧谨在心里想到,不过他才不会说出来,他懒得出声,非亲非故的,一个自己的父亲都教不听的世家子弟,他才懒得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再说他即使指出对方的问题,人家也未必肯听,何苦来哉,他只是来听李香君和董小宛的琴声,等下安心听琴就好了。

萧谨和郑森都喝茶不说话,候方域和冒襄一时间有些尴尬,还好这时脚步声从船头传了过来,众人转头看过去,只见三名穿着直身,戴着儒巾,拿着扇子的青年男子和一名穿着深衣,戴着儒巾的中年男子走上了船。

“是子佩兄、子洁兄和定生兄。”候方域笑着说道,他和冒襄各自拉着李香君和董小宛起身往船头走去,欢迎三人,萧谨和郑森跟着起身走在四人后面。

听到候方域说的字,萧谨就知道来的这三人是谁了,所谓的子佩兄和子洁兄是大名鼎鼎周顺昌的儿子周茂兰和周茂藻,定生兄是陈贞慧,陈贞慧的父亲是陈于廷,周顺昌和陈于廷都是东林党人,都死在魏忠贤的手上,三人跟阉党的仇恨可谓是不共戴天,他们三人跟候方域和冒襄都很积极地参与了崇祯八年时,驱逐东林叛将阮大铖的《留都防乱公揭》事件,跟阮大铖结了仇。

登上船的周茂兰、周茂藻和陈贞慧三人的目光很自然地朝走出船舱的候方域等人瞅了过来,不过他们的目光在候方域、李香君、冒襄和董小宛身上停留了一下后,很快全集中在跟着四人身后的郑森和萧谨身上,反复打量起来。

“定生兄、子佩兄和子洁兄,别来无恙啊!”候方域走到周茂兰三人面前,笑着说道。

“朝宗兄,托你的福,我们三人一直都挺好。”穿着深衣,戴着儒巾的中年男子笑着跟候方域说道。

“朝宗兄,两位有些面生啊,你不介绍一下。”穿着直身,戴着儒巾的青年男子看着萧谨和郑森两人,笑着说道。

“子佩兄真心急。”候方域笑着说道:“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福建安平郑森,刚刚拜在东林魁首牧斋先生的门下,这位是他的同乡萧谨。”

“鄙人阳羡陈贞慧,叫我陈定生就好了。”穿着白色深衣,戴着儒巾的中年男子笑着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