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商不好做,现在因为信息对称,农户和市场之间根本没有什么缝隙。我已经有了一年中间商的经历,感觉并不好受,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唯利是图,这样说多少有些偏颇,但却是事实,想跟着谁建立什么伙伴关系简直就是做梦,没有利益,谁也不是朋友。
一直以来,我都是认为老家的人是淳朴的,现在看来,也不可谓不淳朴,但是却有了一种喂不饱的感觉。这些人打交道都这样,跟其他人打交道可想而知。中间跟几个有一定脸面的人做买卖,为了赚钱,简直是没有底线,让我咂舌,我可不想那样。
做中间商就是做渠道,因为农户和客户之间的利润空间有限,就需要精打细算,这其中,物流应该算是最大的费用了。前期我们一直是做着别人的产品,下一阶段,我们需要做自己的产品,有我们自己的包装,产品质量肯定是严格把关,以此来打开我们自己的品牌市场。
主做家乡的农产品,少说也得有20几个品种,先一个个开拓市场做起来,逐步固化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然后再利用自产的产品替换掉这些产品,实现顺利过渡,最终打造自己的品牌。
这需要考虑很多事情,现在就开始实施,一点点儿开拓市场。
回老家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做农场却是一种情怀,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倒是想着试一把。
想做的农场想着是先做30亩地的,因为这样可以享受到国家的很多扶持政策,正好自己也管理得过来。这里面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需要逐项落实。在实施的过程当中,肯定会遇到不少难题,因为跟人打交道的事情,一般都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其中最难的应该就是土地了。整体上倒是没有那么急,如果今年能够把所有事情敲定了就行,不需要求快。在此过程中,正好可以先做农产品贸易,好好开拓一下市场。
按照自己的构想,平均每亩地要有1万元的净利润,这还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目前就按照这样的标准去测算,最终理想利润是每亩地2-3万元,这是高限目标,肯定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所以就需要在很多方面下功夫,否则就变成幻想了。
现在,在产品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方面都有基础,问题都不大,雇工方面也不是问题,最主要还是在地块的规划和种植养殖方面需要思考得多一些,实施的每一步都要是看三步,想好各种预案,最终是奔着“生态农场+休闲农庄”去的,但绝对不是简单的农家乐,那也吸引不了多少顾客,最主要还是做成品牌,这就需要精心打造产品和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会引入网络,形成一个立体的平台,从而促进整个项目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