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历史小说>南明靖江王> 第五百九十七章 治河(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九十七章 治河(三)(1 / 2)

“禀督宪,高家堰大堤已经重新修筑,比以前高了三丈,请您验看”,管河道张骥恭敬地对河漕总督黄守才说。

士为知己者死,被光武大帝深深感动后,黄守才拼了老命,“轺车所至,更数千里”,“日与役夫杂处畚锸苇萧间,沐风雨,裹风露”,日夜不停地督工。重修了高家堰、归仁集堤、柳浦湾堤、塞崔镇堤等大堤,又修了各类水坝、遥堤、格堤、月堤无数,段段相连,楞是将淮河两岸的堤岸垒高了数丈。

在各大堤中,潘季驯以前筑的高家堰大堤,乃是重中之重。黄守才坚定地贯彻潘季驯的理论,蓄全淮之水于洪泽湖内,抬高水位,使淮水全出清口,以敌黄河之强,不使黄水倒灌入湖。

“拿锹来!”黄守才忽然喝道。

左右拿来铁锹,黄守才撸起官袍的袖子,狠狠地铲刨起来,一锹又一锹,铲出的全是真土,而非浮沙。

他的脸上浮出了笑容,“不错,皆是货真价实的真土,汝费心了!治河这种事,可不能怕花银子,就得照这个标准来!”

“下官多谢督宪谬赞”,张骥的神态越发恭谨。

“好就是好,老夫从不谬赞”,黄守才又夸了句,缓缓说道:“高家偃虽已加固加高,可黄强淮弱久矣。光‘束水攻沙’未必能见全效,还得从黄河中游、泥沙的源头治理。老夫已令人在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沿黄河种上千里防护林,固土防沙。汝替老夫沿各省巡视,看有无偷空减料”。

张骥大喜,这意味着自己已经入了上官的法眼,忙不迭地说道:“是!下官遵命”。

黄守才满意地理了理胡须,“年轻人须得好好干,圣上最是爱惜人才,若是干出成绩,前途无量!”

??

六、七月份,江南地区的梅子熟了,雨也多了起来。

泗州知州孟千里惶惶不安,自从河漕总督黄守才重修了高家堰,又高又厚的大堤抬高了淮河水位,阻止了黄河夺淮,可也令洪泽湖水位大涨,湖水数次围浸大明祖陵。

不得了,这可是掉脑袋的事!

大明朝的祖陵坐落在洪泽湖西畔的淮河入湖处,属南直隶凤阳府管辖。当年,朱元璋一统天下、建立大明后,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在此地建祖陵,追封并重葬其祖父朱初一为裕皇帝;曾祖朱四九为恒皇帝;高祖朱百六为玄皇帝。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乐十一年,朱棣又建棂星门及围墙。

这祖陵造得气派,殿庶、金门、玉桥、厨库、井亭、宰牲所、拜斋、宿直房、铺舍、碑亭、仪从等,应有尽有。还栽植有柏树万株,石像十九对,规模宏大,气势不凡。

“老爷,梅雨季节,洪泽湖水位高涨,黄公又大筑堤防,淮水暴升,这样下去,用不了多少,祖陵便淹了。您身为知州,兼有守陵之责,得早做打算啊”,左右劝说着孟千里。

“唉!本官又有什么法子?圣上已经明发邸报,支持黄公束水攻沙,本官也只能上疏请罪。这抗洪不利、惊扰祖陵之罪,也只能本官来担。唉!多少颗脑袋也不够砍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