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都市小说>如何发现和解决生产问题> 第26章 QC手法解决生产问题的案例分析(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章 QC手法解决生产问题的案例分析(2)(2 / 2)

也许我这么说会断了很多人的财路,但这是实话实说。生产管理者可以去看一看现在请其他公司实施的,有哪家企业获得了好结果?当然,我不是说他们无能或者他们做得不对,而是因为自己的事情要靠自己解决,别人解决不了。

“5S”培训绝对不是请一个顾问公司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靠你自己,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最好自己就是专家。其实“5S”、TPM这类的管理方法都比较简单,也易操作,主要是生产管理者想不想做的问题,要想做自己也能做好,要不想做请专家来也没有用。企业做任何事情最好还是尽量自己做,也可以请专家来讲课,但是在做的过程中,一定要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主,不要以专家的意见为主。

如果你请来了专家,不按专家的要求做,专家会不乐意。一旦完全按专家的要求做,可能会不符合企业情况,那为什么不自己做呢?整理、整顿的过程中,只有你自己才知道哪个东西放在哪个位置最好,所以,不管做什么,最好是自己做。ISO9000标准的教训企业一定要吸取,ISO9000标准都是请专家做的,结果全盘推给了企业。虽然有一些标准确实对企业有用,但有一些标准对企业是没有用的,又无法去掉,结果企业只能编假记录应付检查。

现在,企业可以与审核公司商量,把ISO9000标准文件内的项目简化,不要泛泛地什么都做,而是集中精力做好对企业最重要的几个项目。ISO9000标准有时候的记录是正确的,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有时候记录成本太高。一个人做的事,还需要另一个人再记录一次吗?哪个企业请得起?现在企业的成本压力实在太大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要分析哪些内容需要记录,哪些内容可以不记录或者考虑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记录,这也是执行ISO9000标准的出路之一。

六、有位生产管理者问:“是不是所有领域都不用请专家呢?比如说财务投资、风险分析、企业发展战略等,这些都可以通过专业顾问获得一些专业经验和知识架构,从这个方面来说,请专家还是有必要的,只不过就操作来说不能太迷信权威。是这样的吗?”

【回复】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也同意你的意见。

我再把前面的内容补充一下,即使请来了专家,生产管理者也需要记住:要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主,不要以专家为主。不要把所有的事情全交给专家,让专家帮你搞定一切,你就坐在那里全盘接收,这样是不行的。

请来专家后,我们也要派人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以我们的意见为主,专家为我们提供建议,协助修改,但不能认为“花了很多钱请来专家,企业就不用管了,专家搞定后交给我们就好了”。你要知道,专家再怎么有能力,他对企业的了解远远不及我们,即使他在企业待一个月、两个月,他也不可能完全熟悉企业的具体情况。

另外,专家对这个行业的情况掌握也许并不是那么专业,这也是现在很多咨询案没法收场的原因。所以,专家只是起到建议、辅助的作用,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我们自己。例如,财务咨询公司、战略咨询公司等顾问公司在算账时,他们都是先收多少、中间收多少、最后收多少。对于咨询公司来说,最后那笔钱收不回来也没关系,但这就意味着事情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它存在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咨询公司接案子时,企业对其期望值太高。然而,期望值越高,失望就越大。第二,对很多案子的最后评估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标准,双方会存在意见分歧。第三,很多企业直接把整个实施过程都交给了顾问公司。

生产管理者需要清楚地知道专家只是外因,而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如果我们不投入、不加入、不用心,再好的专家顾问对我们来说都是没有帮助的。

所以,我的观点是最好不请专家,即使请来专家也要以我们为主,顾问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顾问就是做参考、提建议,而不是代我们去实施。一些顾问公司也觉得很冤枉,实际上他们该做的都做到了,为什么有的企业还做不好呢?那是因为有的企业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人员的问题、素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单凭专家顾问给企业一个方法,企业也用不上,比如说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做ERP早死,不做ERP等死。直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见过哪家企业把ERP做得非常好,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都对我说,企业因为ERP陷进了一个泥潭里,进退两难。

所以,我建议,不是说完全不请专家,就算请了专家,也要以我们为主,不要以专家为主。

七、有位生产管理者问:“有些员工对自己的工资及管理者的激励方法很不满意,该如何处理?”

【回复】

员工对工资永远都不满意。企业什么调查都可以做,千万不能做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因为调查的结果一定是不满意。所以,这样的调查千万不要做,做了也没有意义。

员工对薪酬不满意有两个原因:第一,员工本来工资就比较低,所以他不满意是正常的;第二,他明明满意了也不能写满意,他要是写满意,别人就会骂他:“你说满意是什么意思呀?是不是准备让上司不给我们涨工资啊?”所以,这项调查是没有意义的,员工对他的工资永远都不满意。

我们如何通过有限的投入激发员工的士气呢?企业不能随便给员工涨工资,如果给他们随便涨工资,不仅对他们没有好处还会害了他们。如果企业今年给员工涨了100元,员工就等企业明年涨200元。而如果企业明年给员工涨了200元,后年员工又等企业涨400元。要是企业突然不涨工资了,员工就会抱怨企业。

给员工涨工资可以使用这样一种做法,即设计一个分配制度,让员工多劳多得。比如,现在我们这个行业的员工收入大约是1000元,我想让我们的工作更有吸引力,我给员工的工资涨到1200元,这样,企业在用人方面就更有竞争力了。但这200元不是人人都有的,而是给员工定了一个标准,达到标准的人就可以领到1200元。员工就会努力做,就能创造高效率、高工资的氛围。对于低效率的员工,企业是不会给其高工资的,因为成本控制不了,而且对员工的成长帮助也不大,毕竟高效率才能获得高工资是成就一个优秀企业的前提。

企业在给员工涨工资时,一定要让员工感觉这是他们努力赚回来的。员工拿到工资后就会比较高兴,心里也会比较快乐。企业要让员工付出,付出之后再给他们相应的报酬,这样才能真正激励员工的士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