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都市小说>如何发现和解决生产问题> 第21章 按标准程序解决生产问题(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章 按标准程序解决生产问题(2)(1 / 2)

制定对策时应尽量想一些比较有创意的方法,因为如果那些问题可以用常规的方法解决,问题可能很早就解决了。问题会拖到今天,就表示存在一定的难度。碰到有难度的问题时,生产管理者如果不采用一些出其不意的方法就有可能解决不了问题。

生产管理者学习了“头脑风暴法”后,也可以教员工做这个游戏。他们学会后,以后遇到问题时,也可以使用“头脑风暴法”解决问题。

(4)制定对策在于治本而不是治标

换句话说,制定对策时,刨根究底不是为了做表面文章,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很多企业喜欢在“5S”上做表面文章,虽然表面文章看上去很漂亮,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比如,“5S”前面的四个“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就属于表面文章,有的企业可以把前四个“S”做得很漂亮,但是第五个“S”(素养)却永远做不出来。当压力没那么大,制度没有严格执行时,员工就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这也是很多人询问为什么“5S”做了好几年还是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原因。“5S”的“本”就是要想办法让员工尝到做“5S”的甜头,让员工觉得“5S”对自己真的有用,这样他们才会做得好。简单来说,就是“逼”员工去做“5S”,让员工在被“逼”的过程中发现“5S”的好处,然后员工就会主动去做。如果生产管理者“逼”了员工很长一段时间,员工一直没有发现“5S”的好处,反而觉得这样做很麻烦,那就永远没办法做好“5S”工作,所以说,制定的对策一定要治本。

(5)制定对策要考虑经济性

什么是经济性呢?就是制定对策时要考虑成本。比如,员工向上司报告说,解决某个问题需要花费10万元,但又没说明具体的效果如何,上司就不批准。如果员工报告上司说解决这个问题不需要用钱,上司会说“快去做吧”。如果员工说这个对策虽然要花费5000元,但是解决问题后可以帮公司节省5万元,上司也会同意员工立即执行。如果员工要花5万元去解决问题,结果只能获得2万元的收益,那上司是不可能同意这样的对策的。

解决问题要考虑成本,如果有些问题的解决成本太高,那现在就还不是解决的时候,至少现在不是最合适的时候。比如说,员工的思想工作没有做通,员工与干部的互信还没有建立好,因为这些方面引发的问题就有可能解决不了,那就需要将问题放一放,等准备工作做好以后再去解决问题,到时候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6)制定对策要考虑各种风险

解决这个问题是否存在风险、会不会解决了一个问题又把另一个问题引出来了,这些都是在制定对策时,生产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7)决策分析

制定完对策以后,生产管理者还要做决策分析。生产管理者要将问题描述、预期结果、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及对策等方面制成一张表格(见表4-2),逐项进行分析。

表4-2 对策分析表

制定完对策后,就需要实施对策了。

2.如何实施对策

(1)在实施对策之前,生产管理者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可以这样说,培训是在任何工作开展之前都需要做的。

有一位学员曾经对笔者说,他们企业请了一名日本专家做了四五年的TPM都没有什么效果。笔者跟他分析时说:“请日本专家当然没有问题,但问题是这位日本专家对中国企业的情况可能并不了解,这才是症结所在。”

不管是TPM,还是“5S”,没有做好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活动展开之前,生产管理者对员工的培训没有做到位。在实施对策之前,生产管理者要将实施对策的要点和重点、原因、影响等告诉员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实施这项对策,实施这项对策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只要是对员工没有好处的事情,员工都不会认真做。一旦员工不认真做,那么,事情就做不好,做出来的工作也只是表面化的、暂时的。虽然让员工愿意做很困难,但是如果不把当前的问题解决掉,接下来的工作根本没办法开展。

因此,在实施对策之前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告诉员工为什么要做、怎样做,在告诉员工方法的同时还要让员工真正有意愿去做。

(2)分阶段实施对策

在对策实施过程中,如果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周期比较长,生产管理者就可以将对策分阶段进行。比如说,处理完这个问题总共需要两个月的时间,那就应该对每一个星期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哪些目的给予明确的书面安排,最后还要安排人员进行阶段性检查。

但凡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如果不分阶段检查、督促,很可能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些生产管理者习惯将实施对策交代下去后,一个月检查一次结果,结果发现对策并没有按照预期的要求执行,那怎么办呢?就只能做没有意义的处罚了。

所以,生产管理者一定要跟踪对策的实施过程,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跟踪过程中,生产管理者应该先用书面形式预定这一阶段应该达到的结果,然后按照预期结果进行检查。此外,检查后还要让员工看到对策实施的真实状况。

让下属看到实施过程

我曾经在一家企业做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简称QCC),每个车间都有两个QCC小组,QCC小组是按照QC手法开展工作的,即第一步分析原因,第二步使用查检表分析法,第三步采取柏拉图分析法,第四步则是采取鱼骨图分析法。

当时,我就要求每个QCC小组准备一块白板,他们工作的每个步骤及整个过程都会在白板上呈现:选圏长、定圏名、定口号、选课题,等等。一个星期后,题目与目标都已经确定,状态分析也写出来了;第三个星期是做柏拉图分析,第四个星期是做鱼骨图分析……

这一做法对全体员工起到了很好的培训作用,因为员工看到了对策实施的整个过程,他们就会明白每一步应该怎么做。

四、检查效果,将对策标准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