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老师才讲出这节课的重点:“我告诉大家原因,没有人来跟我握手,不是因为我是老师,而是因为我的手之前一直插在口袋里,没有伸出来表达要与大家握手的意愿。所以,如果今后我们到了某种场合,希望别人来跟自己握手,我们就应该主动地先伸出手,以示迎接。”
说完,老师把他的右手从口袋中伸了出来,迎向大家。
这位老师讲课的例子就是演绎法则的典型运用。他为了增强讲课的效果,没有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而是配合了形象的肢体表达,不仅活跃了授课的气氛,还启发了学生的思路,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其实,演绎法则并不是指舞台上的表演和戏剧,而是在平常说话中设计出多样的表达方式,让整个传达过程有种戏剧情节般跌宕起伏的效果,从而提升传达效果和说服效率。摒弃平铺直叙的讲述,通过肢体和语言的配合,我们要传递的信念才能更加深入人心。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如何运用形象的言辞引起听者的兴趣。
有一名传教士来到非洲传教。有一次,他在给非洲的土著居民讲解《圣经》
时,念到了其中的“你们的罪恶是深红色的,但是也可以变成像雪一样白”这句话时,当地的土著居民都很不解。因为这里是热带地区,常年高温,只分旱季和雨季,从没有人见过白雪是什么样子。
这时,传教士便想到了土著居民常常食用的椰子,椰子的果肉是雪白的。于是这位传教士将这一段话解释为:“你们的罪恶是深红色的,但是也可以变成像椰子的果肉一样洁白。”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雪白”这个词是十分形象的,但是因为身处热带地区的非洲土著居民从来没有见过雪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很难让他们理解雪白的意思。用“椰子的果肉”代替“雪”更能形象地说明其中的含义。
所以我们在与他人交谈时,要多注意将我们的言辞表述得更加形象且带有戏剧性,这样往往能够给他人更为深刻的印象和震撼的感觉。
清朝时期,著名文人郑板桥在潍县担任县令时,逮捕了一个外号叫做“地头蛇”的地痞恶棍。这个人的舅舅与郑板桥是同科进士,听说自己的外甥被郑板桥抓了起来,便偕同这个人的父亲,带了好酒好菜急急忙忙地来找郑板桥求情,希望他能网开一面。
在饭桌上,地痞的舅舅提议进行酒令游戏,他拿起一个刻着“清”字的牌子,吟道:“有水念作清,无水也念青,无水添心便念精。”郑板桥听了他的酒令之后便说道:“年兄所言差矣,无水添心应当是‘情’字。”
地痞的舅舅听了郑板桥的话十分高兴。郑板桥说完便后悔了,发觉自己中了圈套,便大声说:“酒精换心方讲情,此处自古当讲清,老郑身为七品令,不认酒精但认清。”
听了郑板桥的话,地痞的舅舅脸上挂不住了,只好匆匆告辞了。
郑板桥并没有因为对方使用谐音而中了对方的计,而是很戏剧化地将对方的谐音巧妙地变动,维持了自己不徇私情的清官作风。
唐朝的宰相杨国忠很是嫉恨李白的才能,总是想找个机会奚落一下李白。有一次,杨国忠想到了一个自以为绝妙的方法,便急匆匆地派人邀请李白来吟诗作对。
李白来到门外,还没有进府便听到杨国忠说道:“今日我们对三步句。敢问,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该如何对锯?”
李白听完,笑了笑便说道:“请杨相起步,三步对不上便是我输。”杨国忠听他这么说,便想快点走完三步,这样李白就输了。不曾想,当他跨出一步后,李白对着他的脚说道:“一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杨国忠本想用句子中的“锯”对应“句”,这样便可以指李白为“猴儿”,没想到李白不但对上了对子,还将自己比喻成了畜生,不但没达到奚落李白的目的,反而让自己受到了羞辱。李白戏剧化的表演让对方吃了个哑巴亏,不但能够震慑到对方,还让对方无话可说。这便是演绎法则的妙用。
总之,形象生动的言辞或表演,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演绎法则来达到震慑对方和说服他人的目的。115心理学智慧演绎法则,就是指戏剧化的言语和举动往往会达到说服和操纵他人的效果。善用演绎法则,更能让我们收获意想不到的戏剧化效果。如果说生活是一个舞台,那么我们就是在舞台上演绎着一出又一出戏剧,谁能演得最好,谁就能获得最多的掌声!
光环效应:
找对方信得过的人当自己的举荐人天津自行车厂生产的飞鸽牌自行车在国内十分畅销,但是开拓海外市场却十分困难。1989年2月,天津自行车厂的领导听说美国总统布什即将来华访问,便想起一篇报道上说,布什夫妇十分喜欢自行车运动,还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自行车。
这位领导觉得可以通过布什夫妇来打开国外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了以后,天津自行车厂将飞鸽QF83型号男车和QF84型号女车作为礼物,送给布什夫妇。他们十分高兴,第二天就在公众场合骑上了飞鸽牌自行车。
这个场面被全世界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通过媒体的传播,飞鸽牌自行车开始在世界市场上崭露头角,进而拓展开了海外市场。
借助名人的光环为产品打开销路,这是一种典型的对“光环效应”的利用。
光环效应又被称为晕轮效应,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然后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美国的心理学家为了证实光环效应在我们日常交际中的效果做了一个实验。
这位心理学家告诉某大学的两个班级的学生,自己因为有事要请一段时间的假。在这段时间中,学校会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他在第一个班把这位研究生描述为一个热情、勤奋、极富有耐心的人;在第二个班中向学生介绍同一位研究生时,却将其描述成为人冷漠但是很勤奋,也富有耐心的人。
结果,两个班的学生对这位研究生的态度确实大不一样。每当下课休息时,第一个班的学生对这位研究生表现得很友好,学生们会把不懂的问题拿来问这位研究生;而第二个班的学生则对这位研究生态度十分冷淡。
由此可见,学生们对“热情”和“冷漠”这两个词十分敏感。从那位心理学家的描述中,这些学生便给这位研究生分别罩上了“冷”和“暖”的光环,所以学生们对他的态度也就不同了。
实验表明,光环效应十分容易发生在不熟悉的人或很敏感的人中。人的外表是产生光环效应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人们还常常以初次见面时对方的言谈举止来判断对方的才能和品行。
在《三国演义》中,凤雏庞统想要为东吴效力,便前去面见孙权。谁知孙权看他其貌不扬,行为举止很傲慢,便将这位与诸葛亮齐名的人才拒之门外。孙权仅因庞统的相貌和礼节而断定庞统是一个沽名钓誉的泛泛之辈,平白失去了一位英才。
同样地,我们在社交、生活、工作中如果可以巧妙地运用光环效应,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就可以得到他人的好感,取得成功。
王岚这个人没有什么别的特长,就是待人十分诚恳。虽然她能力很差,但是别人一提起她,都说“王岚这个人十分可靠”,对她十分信任。其实,王岚能力不佳的缺点是在为人真诚的光环中被人给弱化了,大家看到的就只有她待人接物十分诚恳的优点。
所以说,光环效应对于人际关系也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效应之下,人们对他人的判断往往从一个点开始扩散成对这个人的整体印象,形成一种较为片面的判断。
比如一个人最开始的时候被认为是优秀的,那么他身上的其他品质也就被一并认为是优秀的,就像沉浸于恋爱中的情侣很少能够从对方身上找出缺点一样。因为117相互爱慕,所以对方身上的缺点也就变成了对方的优点。
比如被很多观众喜欢的大明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夸大了某一方面的事实,弱化了另一些方面的事实而戴上美丽的光环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这些明星的印象其实并非完全真实。当有一天媒体曝光了他们的“丑闻”时,我们就会比看到身边的普通人出现这样的事件更为诧异,因为我们一直被笼罩着明星的光环误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