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在2008年2月9日以16122的制造号码,将2008年2月8日所准备的600交给现场,则库存余额成为462,准备余额又成为0。
就这样,一有动静就加以记录,就能迅速掌握库存数量。
4.如何消除订货遗漏
上述的“库存管理卡”可使用于定期订货方法及定量订货方法的任何方式,只是在定期订货的情况下,一定要在所规定的订货日下订单。在“次回订货月份”的表示栏中,在当该月份的地方夹上识别夹子,就不会遗漏。
另外,在识别夹子涂上月别的颜色,则容易找出需要订货的“库存管理卡”,可防止订货的遗漏。
采购价格控制
产品的采购价格构成公司产品的成本,其高低直接影响公司产品的利润和采购的绩效。采购品的适当价格,是采购部门努力的目标,因为每降低一分钱,相当于为公司赢回一分利。所以,有人说采购是公司的利润源,并不过分。
一、价格的概念
更为全面的价格概念应是由于材料的选用而给整个物流系统和生产体系带来的总成本。例如,在消费品行业使用的软塑包材,谈论价格或比较不同供应商的材料时,应主要考虑:材料的价格、材料在包装机上的损耗率、材料允许包装机提速且质量稳定的限度。因此,价格应是符合某种质量标准的价格。
另外,谈论价格也不应忽视其他的价格条件:交货地点,如出厂价,到收货方仓库价;装卸责任,如买方负责装卸;付款条件及货币,如货到买方仓库后30天付款,美元;保险责任,如买方负责;是否有批量折扣,如300吨以下,每吨3000元,超过300吨,每吨2900元。
采购价格的种类
1.到厂价与出厂价
(1)到厂价
到厂价是指供应商的报价。供应商负责将物品送达采购方的工厂或指定
地点,其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全部由供应商承担。以国际贸易而言,即到岸价(FOB)加上运费(包括从出口厂商所在地至港口的运费)和货物抵达采购方之前的一切运输保险费,其他还有进口税、银行费用、利息及报关费等。这种到厂价通常由国内的代理商以人民币报价方式(形成国内采购),向外国原厂进口货品后,再售予采购方,一切进口手续都由代理商办理。
(2)出厂价
出厂价是指供应商的报价不包括运送责任,即由采购方雇用运输工具,前往供应商的制造厂提货。该情形通常出现在采购方拥有运输工具,或供应商加计的运费偏高时,或当处于卖方市场时,供应商不再提供免费的运送服务。
2.现金价与期票价
(1)现金价
现金价是以现金或相等的方式(如电汇T/T或即期信用证Sight L/C)支付货款。但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并不多见。现金价可使供应商免除交易风险,采购方享受现金折扣。例如,若交易条件为10/2,即表示10天内付款可享受2%的折扣。
(2)期票价
期票价,即采购方以期票或延期付款的方式来采购物品。通常供应商会加计延迟付款期间的利息于售价中。如果供应商希望取得现金周转,会使加计的利息超过银行现行的利率,以迫使采购方舍期票价而取现金价。
3.净价与毛价
(1)净价
净价是指采购方不再支付任何货款以外的交易费用。例如在采购方的信用状条款中,通常会载明“All banking charges outside China are for sellers account”;另外供应商有时也以货价为其净收入,不支付额外费用,因此在其报价单上会载明“The above offered price is FOB net without any commission or rebate”。
(2)毛价
毛价指供应商的报价可以因某些因素加以折扣。如采购空调设备时,供应商的报价已包含货物税,采购方若能提供工业用途的证明,即可减免货物税。
4.现货价与合约价
(1)现货价
现货价是指每次交易时,由供需双方重新议定价格,若已签订买卖合约,也以完成交易后即告终止。在众多的采购项目中,采用现货交易的方式最频繁;买卖双方按交易当时的行情进行,不必承担预立契约后价格可能发生大幅波动的风险或困扰。
(2)合约价
合约价是指买卖双方按照事先议定的价格进行交易,此合约价格涵盖的期间依合约而定,短则几个月,长则一两年。由于价格议定在先,经常造成时价或现货价的差异,使买卖时发生利害冲突。因此,合约价必须有客观的计算公式或定期修订,才能维持公平、长久的买卖关系。
5.定价与实价
(1)定价
定价是指物品标示的价格。如某些商场的习惯是不二价,自然牌价(定价)就是实际出售的价格,但有些商场仍然流行“讨价还价”的习惯。当然,使用牌价在某些行业却有正常的理由。例如钢管、水泥、铝皮等价格容易波动的物品,供应商经常提供一份牌价表给买方,表中价格均偏高且维持不变。当采购方要货时,供应商则以调整折扣率来反应时价,无需提供新的报价单给采购方。所以牌价只是名目价格,而非真实价格。
(2)实价
实价是指采购方实际上所支付的代价。特别是供应商为了达到促销的目的,经常会提供各种优惠的条件给采购方,例如数量折扣,免息延期付款,免费运送与安装等,这些优惠都会使采购方真实的总成本降低。
二、影响价格的因素
采购价格的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国内采购而言,尽管地区、商业环境、时间与人力关系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其价格变动还是比较容易预测与控制的。但对国外采购而言,来自世界各地市场的供应关系以及其他许多因素,包括规格、服务(如机器设备的长期服务)、运输及保险、交货期限等,都对价格有相当大的影响。因而,对影响采购价格的因素应有切实的了解。
1.供应商成本的高低
这是影响价格最根本、最直接的因素。供应商进行生产,其目的是获得一定利润,否则生产无法继续。因此,采购价格一般在供应商成本之上,两者之差即为供应商的利润,供应商的成本是采购价格的底线。
2.规格与质量
采购品的规格要求越复杂,采购价格就越高。价格的高低与采购品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关系。若采购品的质量一般或质量低下,供应商往往还会主动降价,以求赶快脱手,有时甚至会贿赂采购人员。因而应首先确保采购的物品能满足本企业的需要,质量能满足产品的设计要求,千万不要只追求价格低廉,而忽略了质量。
3.采购数量
若采购数量大,就可能享受供应商的数量折扣,从而降低采购的价格。因此,大批量、集中采购是降低采购价格的有效途径。
4.交货条件
交货条件主要包括运输方式、交货期的缓急等。若货物由采购方来承运,则供应商就会降低价格,反之就会提高价格。有时为了争取提前获得所需货物,采购方会适当提高价格。
5.付款条件
在付款条件上,供应商一般都规定有现金折扣、期限折扣,以刺激采购方能提前用现金付款。
6.生产季节与采购时机
当企业处于生产的旺季时,对原材料需求紧急,因此不得不承受更高的价格。避免这种情况的最好办法是提前做好生产计划,并根据生产计划制订出相应的采购计划,为生产旺季的到来提前做好准备。
7.采购物品的供需关系
当企业需采购的物品为紧俏品时,则供应商处于主动地位,它会趁机抬高价格;当企业所采购的物品供过于求时,则采购企业处于主动地位,可以获得最优的价格。
三、采购价格调查
1.调查的主要范围
在大型企业里,原材料种类不下万种,但限于人手,要做好采购价格调查并不容易。因此,企业要了解帕累托定律里所说的“重要少数”,即通常数量上仅占10%的原材料,而其价值却占全体总值的70%~80%。假如企业能掌握住80%左右价值的“重要少数”,那么,就可以达到控制采购成本的真正效益,这就是重点管理法。根据一些企业的实际操作经验,可以把下列六大项目列为主要的采购调查范围:
选定主要原材料20~30种,其价值占全部总值的70%~80%或以上;
常用材料、器材属于大量采购项目的;
性能比较特殊的材料、器材(包括主要零配件),一旦供应脱节,可能导致生产中断的;
突发事变紧急采购;
波动性物资、器材采购;
计划外资本支出、设备器材的采购,数量巨大,影响经济效益深远的。
提醒您
在一个企业中,为了便于了解占总采购价格80%的“重要少数”的原材料价格的变动行情,就应当随时记录,真正做到了如指掌。久而久之,对相关的项目一旦其主要原料涨价,也就因此可以预测到成品会节节上涨。
2.信息收集方式
信息的收集可分为三类:
(1)上游法
上游法,即了解拟采购的产品是由哪些零部件或材料组成的,也就是查询制造成本及产量资料。
(2)下游法
下游法,即了解采购的产品用在哪些地方,也就是查询需求量及售价资料。
(3)水平法
水平法,即了解采购的产品有哪些类似产品,也就是查询替代品或新供应商的资料。
3.信息收集渠道
信息的收集,常用的渠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