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历史小说>宋代风流> 第二章 临安会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临安会馆(1 / 2)

汴京是大宋的都城,亦是中国历代古都,地处河南,交通便利,商业贸易发达,在大宋来说可算是盛名远播。

汴京城郭相连,周围城壕宽广,护城河随地势起伏不定,河道弯拐有序,整个城门气势磅礴。

汴京却是比建康府要大上了许多,少了几分倚丽千巧,却雄伟了许多,人更是要多了许多,沈墨翰以前读到书中描绘的人头涌动时,脑中便时常幻想到底怎么样的情景才算是人头涌动,今日到了汴京总算是亲眼看到如此盛况,心下大赞古人之喻实在是形象之极。

城内街道,东西向四条主街道为主,南北向八条井行街道为辅,这十二条街道可容纳八匹俊马并道而行,小街巷道纵横交错,井然有序。大街上车水马龙,人山人海,赶集的市民,游玩的公子小姐与争着咨货的小贩混杂在一起,还愿的鞭炮声,叫卖的吆喝声,唱神戏的鼓乐声和卖艺摊上的铜锣声此起彼伏,应和喧器,整个城内显得一片热闹。

临安会馆坐落在汴京城西,苏浙一带进京科举的学子大都居住此处,等待会试的来临。

古树掩映,夕阳斜照,幽静深邃,书声朗朗,浓浓的书香之气遍布整个临安会馆。

沈墨翰也不例外,做为一个建康府人,同样也住进了临安会馆。

早春二月,春寒料峭,特别是细雨霏霏之时,人们更是感觉到有些寒意,沈墨翰支身走进会馆。

“公子爷,您来了,里面请。”一个粗嗓门的店伙计老远便冲沈墨翰喊道。

“如此有劳店家了。”初闻到这股浓浓的书香味,沈墨翰仿佛又回到了学堂上,心中隐隐有一种难已言喻的感情,毕竟沈墨翰从小便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骨子里的东西是根深蒂固的,抹也抹不掉的。

“公子爷,您是来赶考的吧,怎么就孤身一人上路,也不带个书童,现今天下太乱了,路上万一有个事也多个人照应啊。”店小二伸手搭了搭肩膀上的毛巾,向沈墨翰身后看了看说道。

“我一个人便可,多一个人太过于麻烦,到不如一个人来的快活。”不知是不是因为这几日一个人在路上没有人说话给憋坏了,沈墨翰也与这店小儿相谈甚欢。

“公子爷说的到也是个道理,我们临安会馆没带书童的公子到也挺多的,我看公子爷您一表人才,定可金榜提名的,到时候别忘了小的。”这店小二倒甚是机灵,想是这话定是对不少学子说过。

“那里,那里,小二哥,你太抬举在下了。”沈墨翰当下谦虚的说道,心下虽然明知道这乃阿谀奉承之话,但心下却仍受用无比。

“我看公子爷斯文得体,才是真正的读书人,比起那些公子们,要好上许多,小店这住的大多数都是像您这种进京赴考的举人老爷,我们都没像公子爷你这般好心,还陪小的说说话。”店小二见沈墨翰如此和蔼,话匣子也打开了。

“我看公子爷是第一次来东京吧,对于朝廷礼部的会试可能不大清楚,看公子爷你挺和善的,小的偷偷和您说,您这一年一度的会考,一来要真材实学,二来要有门路,不然的话,考中进士的可能性很小。这么多年来,小的看过多少像公子这这样的人,可不都是名落孙山,都是没有银两打点的缘故。”那店小二低声说道,还斜眼望了望四处。

“哦?”沈墨翰在来之前,心里已经隐约猜到此事,但此刻听闻这店小儿如此说来,心下仍是吃惊不已。

“那要是找不到任何门路岂不等于一点希望都没有了?”沈墨翰心中想道:这第一点我还可以努力做到,但这第二点却是难上加难。

“也不全是,这就要看你运气了!运气好的话弥补托人找门路一样也能成功;运气不好的话,那只有望洋兴叹了!三号楼上的邵夫子整整十一年了,每次都是名落孙山。”店小二唏嘘不已。

“圣人无常师……,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先攻,如是而已!”还未等沈墨翰答话,里堂内便隐隐传来韩愈的《师说》。

“一定是蒋公子,他每天都要出来读一会书的。”店小二微微皱了皱眉说道。

沈墨翰自小便博览群书,韩愈的文章更是熟悉无比,对韩愈亦是欣赏不已,这下听到此处,忍不住大声叫道:“好!”

沈墨翰这一声极大,里堂内的读书嘎然而止,紧接着传来一声温温的声音:“门外是那位兄台?在下唐突了,让兄台见笑了。”

沈墨翰听闻此声,当下步入厅堂,拱手说道:“有扰兄台了,失礼失礼。”

“那里,那里,刚听闻兄台叫好,想必兄台对韩退之之文也甚有了解吧,不妨过来稍坐片刻。”只见一位白衣公子,立于庭院之内,这白衣公子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举止之间潇洒之极。

“恭敬不如从命,那在下有扰了。”沈墨函这几日下来终日只顾着赶路,心下早枯燥不已,这刻见一同道之人,还不大喜过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