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示是下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对某项工作做出指示,对某项政策界限给予明确,对某事予以审核批准时使用的一种请求性公文。根据请示的行文目的和适用范围来划分,请示可以分为指示性请示和批准性请示两种。
指示性请示,主要用于下级机关在涉及政策、认识的问题上对上级机关进行请示。如对上级机关有关方针、政策、指示或法规中不够明确的地方,或者对其存在着不同理解;再比如在工作中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处理而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中又没有相关的规定,需要上级机关的指导。下级机关在面对诸如此类的政策、认识的问题时,都需要请示上级机关做出明确指示,以便继续开展工作。比如《××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2006年征地、2007年发生的补偿标准争议能否适用裁决程序的请示》即属于一篇指示性请示公文。
批准性请示,又包含请求批准的请示和请求转批的请示。请求批准的请示是下级机关为了解决某些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针对某些具体事宜向上级机关请求批准的请示。请求批转的请示是下级机关就某一涉及面广的事项提出处理意见和办法,需各有关方面协同办理,但按照规定又不能指令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部门协同办理,需上级机关审定这些意见和办法后批转其他部门共同执行时,向上级机关发出的请示。下级机关由于权限能力的限制,对于有些事项是无权自行处理的,比如在人事权、机构设置、重大决策和安排等方面,或者在工作中遇到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困难,需请求上级机关批准或者予以帮助、支持的时候,都需要采用制发请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关于在国家版图意识教育宣传画上使用国徽、国旗图案的请示》即属于一篇批准性请示。
特点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祈请性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和批准的公文,内容和行文语气、态度上都有祈请性。
2.呈批性
请示的行文目的是请求上级批准请示事项,以便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或者要求上级机关就相关事项做出明确答复。上级机关对于呈报的请示事项,无论同意与否,都必须给予明确的“批复”回文,做出答复。
3.时效性
请示行文具有时效性,内容必须是针对本单位当前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为及时解决问题而行文,上级机关做出答复之后及时付诸实施。
4.单一性
请示事项具有单一性,一文一事。一般只有一个收文机关,如果需要同时呈送其他上级机关,也只能用抄送形式。
行文对象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决断、指示或批准事项所使用的呈批性公文,属于上行文。因此请示的行文对象是具有直属关系或者领导关系的上级机关,而且请示必须是机关对机关的行文,除了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能以本机关的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另外,有些请示需要同时送达其他机关(也必须是上级机关,不能是下级机关)的,应当使用抄送的形式。
针对不同的行文对象,在请示的行文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请示是送达到哪个或者哪几个机关来相应地变化请示开头的称呼,以符合行文对象的身份。其次,要保证请示语言的准确性。由于请示的内容涉及新出现的情况、事项或者下级机关不明白的方针政策,需要使用准确的语言向上级机关做出说明,以便其查明真实情况,作出答复。
格式
请示的格式在《办法》中有明确的规定,它包括首部、正文和尾部三个部分。
1.首部
首部包括标题和主送机关两个部分。
(1)标题。
请示的标题一般有两种写作方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构成,如《××市中国共产党委员会关于××的请示》等;另一种是由事由+文种构成,如《关于展开××工作的请示》等。
(2)主送机关。
请示的主送机关指负责受理和答复该请示文件的机关。每份请示文件只能写一个主送机关,不能多方请示。需要送达其他机关的,采用抄送形式。
2.正文
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
(1)开头。
开头主要交代请示的缘由,这是请示事项能否成立的前提条件,也是上级机关批复的依据。原因要写得客观、具体,理由要写得充分、合理,这样上级机关才能及时决断,予以有针对性的批复。
(2)主体。
主体主要说明请求事项,这是向上级机关提出的具体请求,也是陈述缘由的目的。这部分内容力求单一,只能请求一件事。此外请示事项要写得具体、明确、条理清晰,以便上级机关给予明确批复。
(3)结语。
结语应另起一段,习惯用语一般有“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批”;“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研究执行”等,可根据具体请示内容自定使用其中一种。
3.尾部
尾部一般就是落款,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个项目。署名就是写明发文机关,标题已经写明发文机关的,落款处可不再署名,但需加盖单位公章;成文时间的数字要用汉字标注。
语体的特点
请示是下级机关送往上级机关请求批复的文件,语体上要注意突出请示性、程式化、简约和明确的特点。
无论是指示性请示还是批准性请示,虽然是下级机关就某些事项请求上级机关的批示,但是在行文中语气要平实、恳切,做到不卑不亢;切忌客套、低声下气,更不能语气生硬。这样才能引起上级机关的足够重视。
在长期的公文写作实践中,请示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框架结构,无论是标题用语、文首用语还是结束用语都带有模式化的色彩。因此,实际写作中要十分注意恰当地使用这些语言。
请示往往是就如何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或者上级文件中下级机关不清楚的地方发文请示上级机关做出指示,因此,在行文中特别要注意用语明确、简约。清楚明白地指出新问题、新情况是怎样发生的,现在状况如何,请示的目的是什么;简单扼要地指出上级文件中不清楚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疑问。这些都能让上级机关抓住请示的重点,便于及时做出批复。
遣词造句技巧
请示语言重在清楚明白地表明请示事项,表达请求指示的态度。因此,在遣词造句方面重在构建请示的语气和清晰的请示目的。
在开头,重点使用表达行文目的、依据或者原因的词语,比如“为了”、“关于”、“由于”、“对于”之类的词语,明确表达目的。特别是在请求物资帮助的请示中,对于请求数额要有理有据,比如“请求省政府每年解决我市小型水利建设补助资金×××万元”这样的句子,能使上级一目了然地明白所请求的事项。在文中涉及需要上级机关予以回复的地方,使用“请求回复”等词语,可以使上级机关尽快做出工作安排。不要在文中使用生僻字和不常用的词语,以保证内容通俗易懂。
在句子的使用上,要多使用短句;切忌使用结构不完整、表达不清楚的长句。请示是讲求时效性的公文,所以文辞不能过于繁冗,力求简洁明了,使上级机关以最快的速度掌握请示的事项。
范文解析
范文解析一:
关于召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区第×次代表大会的请示
共青团××市××区委员会:
共青团××区第××届委员会自××××年××月选举产生至××××年××月任期已满××年,根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的规定,经区团委委员会议讨论,拟定于今年五月上旬召开共青团××区第×次代表大会。有关事项请示如下:
一、大会时间
××××年××月××日8:00-18:00
二、大会地点
××区××礼堂
三、大会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