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担心股权被分散
PE投资基金的介入,虽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也会分散股东的股权,因为企业家是用手中的一部分股权换取所需的资金,这使得PE投资基金成为企业的股东之一。对于那些“把企业当老婆来养”的企业家来说,这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他们根本不愿意让别人分享自己一手创建的企业,哪怕控制权还掌握在自己手中也不行。那么,这样的企业家恐怕是很难接受PE融资的。
“谁的公司?!”
宗庆后与达能的“创始人vs外资”、黄光裕与陈晓的“创始人vs职业经理人”之争后,在雷士照明内部,一场捍卫公司控制权的“创始人vs股权投资人”的大战再度硝烟弥漫。
1998年,吴长江出资45万元,杜刚、胡永宏各出资27.5万元,创立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能在照明这个不算广阔的领域闯出一片天地,立足龙头企业地位,创始人吴长江倾注了自己毕生的心血。
在雷士照明的高速成长背后,一直有风险资本的支持。2008年8月,为增强技术能力,雷士照明收购世通投资有限公司,由于资金不足而向风险资本融资。高盛集团与软银赛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联合向雷士照明投入4656万美元。
2010年5月20日,雷士照明以每股2.1港元的发行价,顺利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募集资金近15.3亿港元。软银赛富成为雷士照明第一大股东,股份比例为30.73%,超过吴长江29.33%的持股份额。为了雷士照明扩展业务和顺利上市,吴长江不惜让出“老大”的位置,引入投资者。但这也为几年后吴长江被迫出局埋下了隐患。
此后,雷士照明内部关于控制权的斗争似乎一直都在发酵……2012年5月12日,雷士照明突然宣布创始人吴长江因“个人原因”辞去了公司的一切职务。与此同时,赛富亚洲基金创始合伙人阎焱接任董事长。原创始人吴长江被“VC教父”阎焱取代。这一局,风险资本胜出。
然而,故事到此还远远没有结束,股东的内部矛盾引发了多方大战。2012年7月12日,雷士照明的数万名员工罢工,要求“吴长江回归雷士照明”,但谈判失败。随着矛盾升级,雷士照明的公司股价创下了自登陆港交所以来的历史新低。2012年7月13日,雷士照明股票开始停牌,后于2012年8月15日,在港交所复牌交易。当日股价暴跌三成,盘中最大跌幅50%,收市仍跌28.37%,报1.01港元,创上市以来收市新低。雷士照明总股本31.59亿股,按此前收盘价1.41港元计算,15日跌0.4港元,即复牌一天内公司市值蒸发将近12.64亿港元。
2013年1月11日,雷士照明董事会正式任命吴长江为公司CEO,阎焱仍任雷士照明董事长。至此,雷士照明内部投资人和创始人之间的“江湖恩怨”告一段落。
PE投资基金的引入,使得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不得不面对“谁的公司?!”这个问题。像吴长江这样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们在这个问题上便有着不可动摇的坚定立场,他们会动用一切手段捍卫自己的底线,使得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的大战不时上演。
随着时代的发展,第二代民营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那么他们是向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们一样坚守底线,还是淡定地把企业当作利益的平台,我们不得而知,只能拭目以待。期待他们能在这个问题上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三、“不能说的秘密”
“不能说的秘密”主要是指企业不愿公开的财务状况。很多中小企业属于家族式管理,财务的实际情况是被极少数人掌握的,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核算并不完美,而且在经营过程中还存在纳税不充分的情况。
一旦进行PE融资,企业内部就会出现新的股东参与企业的经营运作,监督企业的财务状况,同时和PE投资基金签订的一系列协议也会约束企业,少交的、该交的“一个也不能少”。而且如果未来能够上市,企业还必须充分披露财务信息,信息公开、透明达到最大化,那么这些不完美的财务信息将会是企业前进中不可避免的障碍。
如果企业家有上述忧虑,也可不必考虑PE融资这条路。当然,如果企业确实存在资金等方面的需要,也不能讳疾忌医、因噎废食。
你的企业是否需要PE融资
通过上面的分析,在权衡利弊之后,企业家们可以简单地了解自己的企业是否需要进行PE融资。如果能够清楚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会帮助你判断你的企业是否需要PE融资。
一、你的企业是否存在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