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章 附录(1 / 2)

我在给一些企业做培训的时候,经常会有员工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在我把代表性的问题及我的回答整理出来,作为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更深刻地理解JIT这种生产方式有所帮助。

【学员提问】

我有两个问题想要请教:JIT真的能把工厂里的浪费都消除掉吗?

怎样从员工这个层次去杜绝浪费?

【我的回答】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从旧观念来看,很多人认为浪费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从JIT的观点来看,工厂里面的很多浪费是可以避免的。

例如搬运,很多人认为如果不从这道工序搬到另外一道工序,那就没法工作。在JIT生产方式中,可以把两个设备摆在一起,这时候中间品马上可以移到第二个工序去制造,这样就消除了搬运的浪费。

JIT就是提供解决我们前面所讲的工厂中存在的浪费的一个最好的方法,它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方法。它首先让我们的企业改变旧的观念,然后教大家一些实用方法去逐步消除一些浪费。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问题,员工的问题是因为员工的不良习惯造成 的。例如无所事事、混时间,这些都是在没有推JIT的时候对他们的考核不严造成的。我在很多企业推行JIT、5S、TPM都碰到过同样的问题,要解决这些员工的问题,我的经验是这样的:

首先要给员工洗脑,就是要给他们培训,给他们灌输一些新的观念、新的方法,让他们理解这些观念与方法,让他们懂得这样做确实能够消除浪费。

给员工培训完以后,还要制定一些相应的制度、规定、操作方法,让员工按照制度来做,按照规定来做,按照新的操作方法来做。

另外,还要制定针对这些方法的一些奖惩的措施,用绩效考核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不按制度操作、不按照规定做的就要对其进行惩罚或者教育批评;按照制度规定操作方法做的就对其进行奖励。这样就能让员工养成好习惯。

有数据表明,一个人的一种行为只要重复23次就可以变成一种习惯,我们管理层应该不断规范员工,让员工照新的方法去做,重复到了一定的次数,例如十几次、二十几次,员工就会把这些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变成一种习惯,这时候JIT就可以推行成功了。

【学员提问】

李老师,JIT能很好地应对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插单现象吗?

【我的回答】

现在市场变化确实很快,插单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有些市场部的人员甚至开玩笑说“没有插单就不正常,有插单才是正常的”。

在传统生产方式下,我们常常对插单感觉很头疼。做过制造部经理、生产部经理的人都知道,本来生产计划安排得非常好,流程进行得很顺利,突然间插一个急单,把整个生产计划都打乱了。

插单这个用推进式生产方式很难解决的问题,用拉动式生产方式就可以解决。如果我们某一张订单数量增加了,我们就把那些可以往后推的订单计划作出相应改变。急单不停插进来,我们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变我们的生产计划。

当然我们改变生产计划的前提是,当有急单插进来,要先跟采购部门、生产部门协商,要了解我们的生产能力、我们的采购能力,在得到相关部门同意配合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插单,而不是随意插单。

插单也要经过合同评审,评审以后各个部门都觉得我们可以插这份订单,那么就可以插单。

【学员提问】

李老师,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做到一个流,是不是就不能够实行JIT呢?

【我的回答】

有的企业经过一番努力能做到一个流,而有一些情况比较特殊的企业没有办法做到一个流。比如我在本书中讲到的那个生产电脑连接线的企业,不可能注塑完以后马上将一根线拿到下一道工序去,这样会造成麻烦。

那这样的企业能不能推行JIT呢?还是可以的。我们要知道,一个流是理想状态或者说极限状态,我们就算做不到一个流,也能让在制品最少化,而且均匀流动。例如每道工序有50个在制品,就不要有的工序有100个,有的工序50个,否则就会造成不均匀。

一个流的真正含义是尽量减少中间产品。

【学员提问】

李老师,我觉得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柔性化生产方式,我不知道我这种想法对不对?

【我的回答】

这种说法要看在什么阶段。对于以前或者现阶段的某些大规模生产的企业来说,可能生产的柔性化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对于现在和将来来说,生产的柔性化是一个趋势。

生产的柔性化也是相对的。例如像戴尔电脑这种企业是完全的柔性化,例如7月份可以生产。

15000台电脑,8月份可以生产30000台电脑,9月份可以生产。

50000台电脑,10月份可以生产20000台电脑,企业完。

全根据市场的需要来生产,市场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这里的柔性化与电脑的特性是有关的,电脑是一个模块式的产品,只要接到订单,把几个模块组装在一起,产品就出来了。

而一些冶金、化工企业,实现柔性化生产可能就比较困难。但是就算我们不能完全柔性化,也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做一些局部的柔性化。本书第六章介绍了一个做涂料的化工厂的案例,那间化工厂没法做到完全柔性化,但是做到了局部柔性化,也有很好的效果。

可以这样说,完全没有柔性化的企业在今后的竞争中是很难生存的。

市场是柔性的,逼着工厂也要柔性。

所以我们所有的企业从今天开始就要理解这个问题,就要意识到这个危机。生产柔性化是一个趋势,我们现在不做以后也要做,所以最好是从现在做起,找到一些方式慢慢开始柔性化。等市场发展到一定地步,我们的工厂也发展到一定地步,那我们就可以完全柔性化了。

【学员提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