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古时代,居住在南方的人被统称为“蛮族”,九黎族是其中的一支。九黎族是由九个部落结成的部落联盟,每个部落又包含九个兄弟氏族,加上族内以黎族人和苗族人居多,故该部落联盟被称为“九黎族”。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在他的带领下,九黎族是最早进入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
为了应对蚩尤的进攻,中原地区的黄、炎、夷三族结成联盟。黄、炎、夷三族联盟由一百个氏族组合而成,所以属于这一百个氏族的人统称百姓,这就是“百姓”一词的来历。蚩尤率领的九黎族被黄、炎、夷三族打败后,俘虏被称为黎民,这便是“黎民”一词的来历。
黎民被俘后就成了百姓的奴隶。据载,舜命契教化百姓,而命皋陶用刑法制苗民,命弃播百谷养黎民。实际上是用刑法强迫苗民和黎民耕种来养活百姓。所以,在古代,“百姓”与“黎民”实际上就是奴隶主与奴隶的代名词。
70.郡主、公主、县主有什么不同
“公主”这个名词是春秋战国时代才开始有的。周朝的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自己是不主持婚礼的,而叫同姓的诸侯来主婚。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一般称“公”,“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由于是诸侯主婚,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
在西汉,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被称为“公主”,诸侯的女儿被称为“翁主”。唐初经学大师颜师古在《汉书·高帝纪下》“女子公主”条下解释说:“天子不亲主婚,或谓公主;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自主其婚也。亦曰王主,言王为其主婚也。”
东汉时的公主一般称“县公主”,如光武帝的女儿舞阳公主、涅阳公主,舞阳和涅阳都是县名;晋朝的公主则是“郡公主”,因为公主封号之前是郡名,如晋武帝的女儿平阳公主。这样的“县公主”和“郡公主”也可以简称为“县主”和“郡主”,所以从东汉到晋朝,县主和郡主都是皇帝的女儿。
到了隋唐时期,太子的女儿为郡主,诸王之女为县主;明清两代亲王的女儿为郡主,郡王的女儿为县主。
71.古代官员夫人的品级是怎么划分的
夫人的品级从夫,一品称夫人,二品也称夫人,三品称淑人,四品称恭人,五品称宜人,六品称安人,七品称孺人,八品称八品孺人,九品称九品孺人。其中,一品诰命夫人是最高的封号。
所谓诰是以上告下的意思。诰命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明清时期形成了非常完备的诰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员授以诰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在明清时期,五品以上的官员如果功绩超群都有机会得到皇上的诰命。
清朝诰命用五色丝织品精制,书满汉文,皇上钤以印鉴。
72.谁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女将军
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将军。
妇好生活在公元前12世纪前半叶武丁重整商王朝时期。据专家推测,妇好在嫁给武丁之前应该是商朝下属或周边部落的母系部族首领或公主,有着显赫的地位和非凡的见识。妇好嫁给武丁后,展示了自己惊人的作战能力。据甲骨文记载,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叛乱,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去镇压,结果大胜。于是,武丁让她担任军队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独立的小国,帮助武丁拓展了疆土。因为她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武丁赐予了她大量的封地和士民。在她的封地上,她得到了“好”的氏名,被人们尊称为“妇好”或“后妇好”。妇好死后,武丁追其谥号为“辛”,后人又尊称她为“母辛”、“妣辛”、“后母辛”等。
在所有现存于世的甲骨文献中,“妇好”出现频繁。在已发现的商朝文物中,有一件重达九公斤的大铜钺,上面饰有双虎噬人纹、铭刻“妇好”两字。这说明妇好的确是一位领兵作战的女将军。
73.古代的“三军”指哪三军
在古代,“三军”指步、车、骑三军。《六韬·战车》中说:“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
“三军”的说法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春秋时,大国通常都设三军,但各国称谓有所区别,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国、鲁国和吴国都称上、中、下三军。三军各设将、佐等军衔,而中军将则是三军统帅。
随着时代演进,上军、中军、下军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前军是先锋部队;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主力;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到了唐宋以后,这样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
74.为什么把战败称为“败北”
“北”是“背”的最初写法。《说文解字》中说:“北,背也,二人相背。”所以“北”可以引申为人的背部。
古时两军作战,打了败仗的一方在向后逃跑时,总是以背对敌的,所以“北”就增加了“失败”这一义项。例如,《孙子兵法·军争篇》中说:“佯北勿从,锐卒勿攻。”这里的“北”就是败或败逃的意思。
秦汉以后,败北成为一个双音节的常用词。例如《史记·项羽本纪》:“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75.“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中的君王指的是谁
2000年12月26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作了《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讲话。讲话中提到:“晚唐诗人罗隐曾作诗嘲讽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①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一句中的君王指隋炀帝杨广,该句出自晚唐诗人罗隐的《炀帝陵》。其意思是隋炀帝居然忍心把先王夺取的江山大业丢掉,只换取了几亩埋葬尸身的雷塘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