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只要饭堂存在着竞争者,平台就一定能够利用这一点实现盈利。
商家给平台钱,打广告,发优惠劵做活动,最终实现推广自身产品,这都是商业行为。
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范畴。
现在跑腿平台唯一的缺点是只有PC端一个入口可以下单。
也是目前唯一方便的渠道。
这种形式是别的地方很难复制的。
后世有本书叫《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在某一时间段备受推崇。
真要信你就完了,先不说每个个体的差异性。再者同样一件事情,只要基础条件发生改变,结果就有可能大不同。
比如现在的跑腿业务,直接推送到社会面上,能否和在中大里面这么成功?
答案可以很肯定的说是必然会失败的!
为什么?
因为跑腿业务现在能够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在学校里。
为什么是学校不是菜市场?不是工厂?不是酒店?
这些都是有原因的。
因为学校相对的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区域,而且学生这个群体拥有的电脑数量,以及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都是超越其他群体的。
你要放到一个成年人市场里,他们会不会用电脑是一个问题,而且愿不愿花这点配送费也是个问题。
为什么年纪大的人都不怎么点外卖?真的仅仅是因为食品安全这一个理由吗?
并不是,他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允许他们这么做。
所以选择消费群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这一次只是彭瀚做“外卖”的一次测试,一次在移动互联网迸发之前的测试。
现在的移动端很难做到随时随地点外卖,这个还得等智能手机出现。
所以时代的产物是不能脱离时代的。
3G网络正在推进,4G网络还未萌芽,这些都是推动未来产业的前提条件。
彭瀚可以做储备,不可能现在就照搬后世的模式,因为行不通,成功并不可以复制,因为每个人遇到的情况不可能一样。
不过跑腿业务现在虽然不可以在别的地方推广,但可以在高校内推广。
高校与高校之间的条件是相似的,同等的事物推广起来也相对较简单。
不过彭瀚这里是以创业社团的模式开展的项目。
去到别的学校,彭瀚可就没有了学生的身份。
不过几乎每个学校都会有孵化基地,所谓的孵化基地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创业组织,专门为毕业生弄的一个组织。
等创业社团的这个项目成熟之后,那些熟练掌握了整个流程的师兄师姐完全可以代表人立方去各个学校的人立方推广跑腿业务。
到时候,全国各大高校都拥有了跑腿业务,等到智能手机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所有零散的跑腿业务个体可以合并成为一个整体。
在以城市为区域划分管理,可以大大地缩减从零开始创业的时间。
而且到那个时候运营模式也非常成熟了,是一个从零到整的过程。
这里的零是指零散的意思。
这就是彭瀚根据现有的大环境做出的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