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瀚求助闻哥,听说是彭瀚有求于他,立马带着一群网瘾少年过来了。
甚至闻哥还亲自上阵帮忙配送。
果然到了中午,后台立马爆单了。
本来只是零散的几十单,现在一下子爆出几百单。
彭瀚看见一些配送员接了一单立马就去食堂了,忍不住把所有人都召集起来。
因为手机版的应用也没法推广,毕竟现在的手机还是功能机。
派单也只能在电脑端。
电脑端有专人接单,然后派送给骑手。
但彭瀚发现这个过程存在很大的不足。
所以彭瀚就把所有人都召集起来了。
软件开发彭瀚也是有亲自参与的,虽然以彭瀚现在的技术压根完成不了什么东西,主要的代码还是师兄师姐搞定的,不过彭瀚可以给他们提供功能完善,告诉他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功能,他们照着彭瀚的要求去开发。
结果软件是开发好了,但是使用者没有培训到位。
或者说,使用者没想过会有爆单的情况。
前面增加的单量很少,所以配送员是够用的,为了平均分配,一人一单也没什么毛病。
但爆单的情况下,还这么弄,那就不行了。
不仅配送员累,顾客也会投诉,这几百单送完,估计下午都上课了。
要在中午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完成所有订单肯定不能按照早上那种模式了。
所以彭瀚才叫住了他们。
彭瀚先是让接单员在软件上按照区域把所有订单给分配好。
比如一栋宿舍的订单都放在一起,二栋的都在一起这样。
女生宿舍的同区域的也分到一起。
最后再根据实际的配送员人数给他们派单。
同一区域的,能拿多少单就分多少单,最好能够一次性给送全了。
众人一听彭瀚的解释,顿时了然了,早该这么干了。
这么一来,一个配送员就可以接很多单,也不用东跑一趟,西跑一趟。
下午一点的时候,订单也基本都没有了。
所有的配送员回来之后也都累得不成样子了,但他们虽然累,不过却很开心。
因为早上他们赚到钱了,最多的一个好像已经五十多块钱了,没办法,这个人天生就有头脑,自己配了一辆山地车,后面放了一个大大的送餐箱。
别人送餐最多送个四五单。
他一次能够拿十几二十单,自然是别人比不了的。
2007年,一个早上能赚五十多块已经很厉害了,更何况还是一个学生。
下午的时间相对轻松,也不需要那么多配送员了。
这些配送员并不是固定时间的,都是弹性工作,有时间就可以来接单。
当然,这些配送员都是有资质的,在内部留有档案,并不是说谁临时想来都能来。
像闻哥那种临时喊来的人也匆匆忙给他们临时登记了一下信息。
毕竟配送难免会出错,所以责任分配到个人还是很有必要的。
晚上的时候,有了中午的经验,所有的配送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加上中午那人骑车配送的经验给其他人带来了启发,晚上基本上都变成了自带箱子的“骑手”。
所以配送效率较之中午有了质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