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还敢不敢来的在晚些?”
公孙续那上去就是一顿呵斥,这堆渣渣谁也别想当曲长了。
什么还想当牙将?
我打得你们满地找牙啊!
靠!
卢植昨天和马日磾聊了一整晚,今天早上互相道别后就各自动身回京师了,公孙续都吃完饭也喂饱如龙马了。
可就是不见人的踪影,结果返途的时候这群渣渣中午才赶到,凶神恶煞的模样把有的书生都给吓哭了。
以为是董卓的兵马入侵呢!
看清楚人够公孙续那上去就是给五人一脚,最后又实在是不解气。
又给旁边撒尿的如龙马一脚……
额……
这也不怪公孙续,本来他就和马日磾的谈话中发现,他很是不乐意去幽州教学,这个虽然在意料之中但不开心。
自古北疆和燕北之地就是让人所歧视的,北疆指的便是凉州,董卓将其一分为二,现在可以说是指的雍凉二州。
而燕北之地有很多种叫法,不过这全都和战国时期此地是燕国的地盘有关,现在很多代称基本都是那个时候的。
好比来自扬州的士兵就会称自己为江东子弟,这个多多少少都会沾光点西楚霸王项羽的光。
其实说来也怪。
项羽和刘邦争天下输了,结果汉代大多数武将都以项羽为尊,孙策更是有小霸王的名震江南两岸。
这可是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
其余的好比交州会人称为百越之地,益州之地称为西蜀之国,诸多数不胜数,而幽州紧靠北方又属于燕地。
所以百姓代代相传后很多武将和寒门都喜欢叫他燕北,慢慢的连那些边塞的乌桓、鲜卑等族也习惯了这个称呼。
至于来自繁华地带的中原人,特别是书生,位更喜欢叫他为燕代,说燕北的兵马强壮会说燕、代之众怎样等等。
至于为什么歧视这个原因也很是明显,那就是这两个地方不仅苦寒不说,常年的战乱还特别多。
战乱多就代表死人多,死人多那可是容易造成瘟疫的话,就马日磾这小身板连卢植的一拳估计都抗不下。
估计到哪去教书和等死没有区别,所以公孙续侧面遭到委婉的拒绝,不过不管什么原因。
这他心情能好嘛?
公孙续本来就烦躁结果亲保举荐的五个将领还不争气,竟然超出最终时间还超出半天,这让他更是火上加过。
就差大火一把了。
为什么?
这是在打公孙续的脸啊。
保举推荐这种效果和察举制有异曲同工之妙,夏、商、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到春秋战国时统治阶层改革旧有制度。
结果慢慢的为了更加的富国强兵,就破格任用一些地位低下而才干出众的人,战国时期出现军功爵制度。
又兴起养士之风,招揽有才干、善言辞的人才,不论出身的为国君、诸侯服务。
好比战国四公子等人。
而秦代则以辟田和军功为选官依据,但这些都不是完备的选官制度,直到汉朝的出现,才有统一的选才制度。
那便是察举制!
汉代察举制度严格地说是从汉文帝开始的,他下诏要求这种制度的推行,并且定下了对策考试和等第。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察举制达到完备各种规定相继推出,其后各种科目不断充实,算是彻底统一了选才标准。
说白这种制度主要是地方和京师等地,根据才能和品行对个人进行推举和征召,是古代产生的第一个系统的选官制度。
公孙续对此记忆最深的当属《二十四孝》。
他不知道古人是真孝顺到那个程度,还是汉朝以孝治理天下,就为出名从而被发掘举为孝廉。
反正他是感觉认为《二十四孝》挺三观不正的,这种精神固然可以理解,但那种带有利益的枷锁。
使孝这种美德变味道了,反正公孙续看不上孔融也多少和这个有关,虽然这里面没有他,但他也没好到哪去。
不想了,
越想越来气。
不过公孙续挑人看的是性格,要是严纲那性格直接刷刷,为了人才不流失,结果他三天三夜基本没怎么睡。
在五千兵马中反复挑了十次,才选出五个武艺和性格都不错将领,他便向张郃推举这些人为行长。
经历很多场战争后,这五人无论立功大小,公孙续都藏有些私心,将他们又都升为屯长。
结果现在都这么不靠谱,意喜看着愤怒的公孙续有些不好意思,轻声道:“将军请息怒,我等皆是奉命行事。”
“如今燕代将领都被田军师召集到军营,陈护卫也是被那人的才华所惊叹住,因此忘告诉我等前来接应将军。”
田豫集结将领在军营,他病情都还没有完全好,公孙续不由得有些深思,莫非董卓又有什么大举动?
忽然又感觉哪里不对,于是公孙续问道:“那人的才华?谁的才华说明白些。”
丁墨嫌意喜学话太费劲,于是向前禀报道:“主公是否还记得,张郃将军所引荐的那个奇俞嘛?”
“记得啊,按照时间现在估计尸体都已经埋了吧……”公孙续看着卢植在面前也不好说话,便将五人拉到军队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