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九月二日清晨,笼罩在安平港上空的雾还未完全散去,阳光从东边斜射过来,照在港口里正在忙着搬运货物上船的船员们的身上,让他们感到十分暖和。轻风吹过,传来一阵阵马蹄声,让许多正在搬运货物的船员不由停了下来,往马蹄声传来的方向轻鸿一瞥,就继续干活了。
马蹄声越来越近,一队骑兵出现在码头上,在一艘硕大的三桅帆船前停了下来,前面的两名骑兵提着两面写着“郑”字的旗帜,显然是郑家的队伍。
萧谨、郑森和洪升在这支骑兵队伍的中间,队伍停下后,洪升转头笑着跟郑森和萧谨说道:“少爷、萧先生,到了,就是上这艘帆船了。”
“这门大炮好大,而且应该是铜铸造的吧。”萧谨看着船头一门紫铜色的大炮,有些吃惊地说道。
“是啊!萧先生,这是用一万斤铜铸造的龙熕炮,船头和船尾各一门,威力巨大,加上船上还有三十多门千斤佛朗机,绝对安全。”洪升说道。
萧谨听到一万斤铜愣了一下,他心想郑氏真是有钱啊,竟然用一万斤铜铸造大炮,穿越前他买过铜的,一斤铜要三十多块钱,一万斤铜光是材料就要三十多万了,贵啊。
“劳烦洪升你这么安排了。”萧谨听完洪升的话,又愣了一下,说道,他心里觉得用火力这么猛的大船送他和郑森去南澳岛,有些小题大作了,不过他没敢把这话说出来,毕竟洪升也是为了郑森的安全着想。
“主公交代的事情,说什么劳烦。”洪升笑着说道。
郑芝龙不能在安平呆太长时间,三天前带着替身急忙忙赶回福州去了,临行前,他让洪升安排船只送郑森和萧谨去南澳岛。
本来洪升安排好船只,郑森和萧谨两人坐船过去就好了,不过洪升觉得这是亲近郑森的好机会,他要跟着一起坐船过去。
“我们上船吧。”郑森笑着说道,他也觉得用艘船送他们去南澳岛有些夸张了,不过想到洪升也是为他们的安全着想,不好说什么。
“好的,少爷。”洪升答应道。
“下马上船。”洪升大喊一句,骑兵们纷纷下马,扛行李和牵马上船,这次没有随从跟着郑森一起南澳岛了,毕竟去从军跟去国子监读书不同,不能带什么随从。
所有东西上船后,洪升让船长开船,整艘船的船员立马忙碌起来,升帆的升帆,起锚的起锚。郑森一行人带的行李不少,洪升又指挥士兵们把行李放好,还有分配士兵们睡觉的地方,忙得不得了。
很快,帆船驶离了港口,闲着没事做的萧谨和郑森走到船尾看着远处的安平镇建筑群,在安平镇呆的时间长了,萧谨把安平镇当家了。
萧谨看着远处安平镇的建筑群在视线里越来越小,不由感概道:“一个人这一生的时间看上去挺长,但跟家人相聚的时光却是短暂的。”
来到明末这些年,萧谨为了改变明末汉人悲惨的历史,跟着郑森东奔西跑,先是去晋江、又去福州、再去南京,跟家人相聚的时间少得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