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胤禔一家,往后自个多少也能照顾一二,当然这个照顾是后话,现在惠妃也不敢顶风作案,大咧咧去贴补被关起来的胤禔。“多谢娘娘看重,定然不负娘娘所托。”惠妃这下真的是实心实意、结结实实的行了个大礼,这一次江映蓉并未再阻拦。“你安心管着宫务,大阿哥那里你也放心,皇上的儿子再怎样也要金贵一两分,本宫暂代后宫之责,自然不能瞧着孩子们受苦,咱们不管前朝那一套,只管家里这一套。”江映蓉又给惠妃吃了个定心丸。惠妃心灰意懒而来,挺直腰背而走,连轿撵也不坐,就那样光明正大带着捧着账册的宫人回宫,也是让后宫的人瞧瞧,她惠妃没那么轻易倒下。“娘娘,您为何要这么帮惠妃”翠缕心里有些疑惑,不赞同倒是没有,主子的意思底下人自然要无条件支持。“帮她也是帮本宫,十三可也是在被罚的人之中,只有不偏不倚的照拂,将国事化成家事,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江映蓉叹了一口气,亲眼目睹九龙夺嫡,有些事情江映蓉不想过分插手,所以该来的终究会来,她只能尽可能将某些影响和伤害降到最低,至少这一次被关在养蜂夹道的十三不能因为冬日寒凉导致腿上落下病根,为了保证十三被关期间衣食上不会亏了,江映蓉只好采取如此迂回的办法。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康熙的怒气总有消减的一天,等有一天他回想起来江映蓉如此尽心尽力、不偏不倚照顾他的儿子们,终是会念着她一分好,不能说此举完全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娘娘费心了。”翠缕深感佩服。第342章 红楼 清穿乱炖话说那日大阿哥、十三阿哥被关押,胤禛心里便隐约猜到这次诬陷事件的背后主谋, 端看此事的最大利得者是谁, 这答案便呼之欲出。但此事谋划的着实巧妙,所有的痕迹恐怕早就被清理的一干二净,哪里还等着他去追查, 即便勉强查到什么估计也做不了翻案的有力作证, 况且最难的是十三为了替他脱罪, 亲口承认一切乃是他自己所为, 即便胤禛此刻手握有力证据也不好立即呈上,这不是翻了旧案添了新案吗明晃晃的承认十三犯了欺君之罪,届时依旧解不了十三的困境,一个疑似魇镇,一个实打实的欺君,非要对比起来或许前者的罪责可能更轻一些。胤禛进一步不妥,退一步不行,为着十三这份情谊感动之余, 不由得对于十三的冲动行事起了几分气恼, 气恼十三不将自己当回事,但心里却明白倘若不是十三挺身而出, 此刻关在养蜂夹道恐怕就是他了,是以哪怕知道希望渺茫,明白十三此番定是要受一番苦楚,胤禛还是与一干幕僚彻夜商讨,积极奔走希望尽早将十三从养蜂夹道捞出来。就在胤禛与众幕僚焦头烂额之际, 永和宫里传来消息,只给了胤禛两个字,一个是“忍”,一个是“等”,当然为了让胤禛安心,江映蓉还特意派人到四贝勒府。“娘娘命奴才前来传话,贝勒爷可以准备一些不打眼的东西,稍后连同娘娘准备的东西一同送到十三爷那里。”这等重要的事自然是福贵这个大太监亲自来办。胤禛心里一喜,继而又是一忧,声音有些发涩道:“额娘那里可是方便”这是在问如果明目张胆的给十三送东西会不会触怒龙颜,这个节骨眼上谁都不敢冒头,是以哪怕胤禛心里急的火烧火燎,也没有办法往十三处送东西。“贝勒爷放心,现如今天儿越发冷了,各处的冬银也该发了,不止十三爷,咸安宫、大阿哥还有八阿哥处都有,娘娘说前朝后宫虽为一体,可任凭哪一家也没有让犯错的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的道理,古人常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罚归罚,不能在受罚反思己过的时候坏了身子,否则即便悔过改过了,身子却坏了,岂不是得不偿失。娘娘暂代后宫之职一日便担着一日的责任,不能看着这等事情发生。”胤禛在一瞬间明白了江映蓉的意思,这是在变着法儿的给十三送东西,如若不然,这么寒凉的冬夜十三就只能苦熬着,这一番迂回可谓是良苦用心。“爷明白了,回去告诉额娘,让额娘放心,爷晓得轻重。”之后便赶紧命乌拉那拉氏收拾了两箱子不打眼却急需的东西交给福贵,大都是厚实保暖却不张扬的衣服,若不是无奈,胤禛恨不得里里外外收拾全乎了送过去,可心里也明白这些已是底线,再多就太过了。江映蓉此举暂缓了胤禛焦躁的心思,戴铎等幕僚听了宫中的安排,尤其是江映蓉交代胤禛的两个字,与戴铎一贯的策略不谋而合,心里对宫中的娘娘越发佩服,自觉自家主子胤禛又多了几分谋事的希望,心下欣喜这面上就忍不住带出来。“有娘娘在后宫调停,贝勒爷大事有望。”戴铎躬身诚心道,原以为投奔的这个主子在后宫势弱,没有得力的后宫支撑总是要吃点亏,消息上也要差几分,却不成想峰回路转,眼见着贝勒府和永和宫的关系日渐亲厚,按照现在娘娘的表现如若真有那一天到来,至少有五分把握支持长子,这要是搁在以前不用想就知道十成十舍长保幼。就拿这次十三爷的事情,最适合出面的人就是宫中的娘娘,而娘娘也不负所望直接免了贝勒爷的忧虑,免得贝勒爷病急乱投医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再加上江映蓉的对胤禛的嘱咐与戴铎的主张出奇的一致,戴铎甚至生出几分娘娘坐于宫中便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感觉,在未来的路上能有这么一个强有力的助力总比拖后腿儿的强,戴铎是真的为主子胤禛高兴。胤禛明白戴铎话中真正的意思,心里也感动,但在此刻真没心情畅想以后如何,是以面上便有些不好看。戴铎一看胤禛面色不虞,也明白自己一时过于忘形,知趣的主动请罪告退。这次的事件除了明面上看得见的牵涉,私下里却也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波及,原本非常稳固的八爷四人组小团体,现如今不如之前那般四角平稳,隐隐有些摇摇晃晃的趋势,而这不稳定的源头自然来自于十四。先是太子下马,再是大阿哥被告,十四看着强有力的对手一个个挨着倒下,心中着实为八阿哥高兴,但坏就坏在这其中牵扯到胤禛。十四不傻,相反很聪明,几乎是瞬间就想到了幕后真正的推手是谁,先是利用大阿哥干掉太子,再利用三阿哥干掉大阿哥,这样一环扣一环的妙计简直让人拍案叫绝,不用想就是老八等人,但老八太过贪心所图甚大,妄图一锅端,一不小心端到了十四的亲哥身上,要是换做以前的十四,恐怕非但不会阻止甚至会暗搓搓出谋划策让亲哥的跟头栽的更深一些。十四自打选择支持老八,就有终有一天会与胤禛对上的觉悟,除非胤禛愿意投靠老八,但这个可能想都不用想,所以一开始兄弟两个就是敌对的状态。可惜半路杀出个江映蓉,无形中潜移默化已经改变了兄弟二人之间的关系,就拿十四来说,哪怕是看在亲额娘的面子上,抱着不能让亲额娘伤心难过的想法,也不允许旁人故意构陷胤禛。倘若胤禛真像前太子或是大阿哥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老八等人以此为理由揭露胤禛,十四绝对不会拦着也不会多说什么,但是老八等人却瞒着十四下了这么大一盘棋,十四的心里有被不信任的难过,也有难以两全的为难,这些情绪就化为明面上的愤慨,忍不住质问老八等人。这一质问不要紧,本来牢固的关系难以避免的出现一丝裂缝,往后老八等人再做什么也不敢继续全身心信任十四,这关系自然而然就有疏远的一天,就看何时爆发。至于康熙,短短一两个月时间里发生了太多事情,对于已经成年且虎视眈眈的儿子们也有了新的认识,可能年纪大了的缘故,处置完胤禔和和胤祥之后就病了。这病非要真究起来恐怕心病的成分更大一些,康熙总是忍不住回忆起往事,尤其是关于胤礽的一点一滴,这是唯一一个从小被他亲自带在身边教养的儿子,就像是一张白纸被康熙手把手从无到有变成了一副浓墨重彩的画作,能亲手教出这样的优秀儿子,这样优秀的继承人,康熙一度是自豪的,可惜这副画因为没有妥善保管现如今已然失去了原本该有的色彩,称为一副废画也不为过。除了太子,还有那么多各具风姿的儿子,随便拿出来一个都不差,本来这都是康熙引以为豪的资本,但如今的康熙突然觉得儿子太多、太优秀似乎也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情,尤其生在皇家,长在皇家,若是各个拔尖,难免兄弟相争、血流成河。当然病了的康熙似乎心也软了一些,不再是那个铁血无情、杀伐果决的君王,忆起往昔时甚至忍不住流涕伤怀,最终老父亲的心思占据了上风,终于想起因为被冤枉而贬爵的胤禩,此时的胤禩还未亲自出头去争夺太子之位,纵然胤禔从中挑拨搬弄,也不算他的罪过,康熙哪怕对胤禩不再如之前一般放心,此刻急需父子温情安慰的康熙暂且放下了那些不确定的忌惮,多次召见胤禩不说,甚至命内侍传谕说:“自此以后,不要再提这件事了。”看样子是准备将之前的不愉快一笔勾销。除了召见胤禩,对于废太子胤礽也多加询顾,常有召见,胤礽不负所望,在康熙跟前表现出近几年来少有的亲近、濡慕之情,父子两个不论国事,只话家常,忆起往昔点点滴滴倒也是其乐融融,一派温情之象。看着除了身形偏瘦外已然恢复正常的胤礽,康熙越发认定之前疯魔的太子是被胤禔魇镇之故,若非如此,好端端的怎会突然就性情大变,不听教诲。这心里一开怀,病也就好了一点儿,又忧虑太子之位空缺太久易让朝堂不安,心下的念头便更足了些。于是与臣下言谈间不时流露出欲复重立之事,康熙本以为数十天的铺垫,频繁召见太子的表现,足够让满朝文武大臣对他的意思了然于胸,接下来的事情该顺顺当当才是,却没想到一切都出乎意料。康熙于十一月十四日召满汉文武大臣,令众人于诸阿哥中择立一人为新太子,新的储君一定听从大家推举的建议。以佟国维、马齐、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为首的朝中重臣联名保奏胤禩为储君,这一举动着实令康熙大感意外,只得推拒需要择日复议。康熙不甘心,于次日复召诸王及大臣,甚至屡言于梦中见孝庄文皇后及孝诚仁皇后“颜色殊不乐”,令其备感不安,又言说废太子胤礽经多日调治,疯疾已除,本性痊复。康熙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作如此言语,摆明了胤礽可复立之的意思,如此满朝官员谁敢不从,唯有诺诺应是。于是十一月十六日,胤礽被释放,二十八日,复封胤禩为贝勒。众人联名保奏的表现让康熙心中的警钟忍不住又拉响,越发忌惮胤禩在朝中的威望,虽说在威压之下众人不敢对他复立胤礽的打算再有微词,可为了暂时安抚前朝,不得不咬牙重新册封胤禩,但经此一役康熙与胤禩的父子之情已然摇摇欲坠,所剩无几。第343章 红楼 清穿乱炖康熙四十八年的新年过得并不热闹,前朝后宫看似平静祥和, 实则底下已然暗潮汹涌。康熙本以为复立太子哪怕不是众望所归之事, 至少大半持支持态度,却没想到最终站出来附议的只有寥寥之数,尤其在他的态度表现的那般明显之后, 竟还有人私底下频繁往来, 试图合众人之力阻止他复立胤礽。如此康熙心中自然不虞, 此时力排众议愿意站出来支持胤礽的胤禛就显得尤为顺眼, 经历过大起大落的胤礽面对一如既往不改初心的胤禛也抛却往日的疑心,二人重新热络起来,当然胤礽心里难免有一丝心虚,毕竟之前刻意为难胤禛做不得假。心里不舒坦,就想找个容易放松的地方待一会儿,松快松快,康熙犹豫良久,还是没能忍住踏进了永和宫的大门。自十三被关, 康熙就有意躲着永和宫, 主要是不敢面对江映蓉那张脸,谁让康熙心里发虚呢, 本来还担心江映蓉上门求情,结果倒好白担心一场,情是没求,哪怕躲不过去碰上了也是提都不提一句,真真是以身作则发挥后宫不干政的优良传统。不过人家也没闲着, 以后宫之主的身份挨个送了不少东西,棉衣炭火厚褥子,生怕冻着饿着,竟是一派当爹的不心疼儿子,只能由后宫这半个便宜额娘来心疼的样子。康熙一开始知道的时候确实有点不虞,后来气性慢慢消了一些,恨铁不成钢的情绪悄悄占据上风,眼见着胤礽也得了实惠,总归没让他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受苦受难,也没有太过出格,干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江映蓉的动作。前朝一团乱麻,后宫却借着这一连串的事儿竟难得的一派祥和,还让江映蓉这个名义上后宫之主的位置坐的更加稳当,隐隐收获了不少人心。这里头为首的就是惠妃,现在的惠妃堪称以江映蓉马首是瞻,不拜山头不成啊,人家不仅帮着自己撑腰,还暗中护着儿子,几乎一家子的身家性命都靠着人家,惠妃这个小弟身份转换没有任何不适,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了当前的处境。而一向跟着惠妃的良妃自然不会拉下,时不时一起到永和宫走动走动,还有以王氏为首的一些汉妃,眼见着永和宫是个好相处的,可不就赶紧过来投奔。要说唯一还挺着的就是宜妃,但这一面倒的趋势已然不能视而不见,又看江映蓉的做派能在这时候不畏皇威护着受罚的几位阿哥并一众家眷,为着将来某一天的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