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都市小说>[综]红楼之圆梦巨人> [综]红楼之圆梦巨人 分节阅读 3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综]红楼之圆梦巨人 分节阅读 32(1 / 1)

d在皇宫的第一晚倒还算安生。皇帝对着新认的干闺女看了半天,看来看去没瞧出和别的新生儿有什么差别,这“七星伴月”人是凑齐了,可到底怎么个应法还真是摸不着头脑,总不能林府七子和这个刚出生的小姑娘只要平平安安的,大齐就能繁荣昌盛了这有些鬼扯吧但是这平平安安的活着也恰恰是极重要的一点,皇帝可赌不起,万一真有哪一个出了差池影响了大齐的国运,到时候哭都来不及,所以才派了那么多暗卫暗中保护。这也算迎合了江映蓉一开始的打算,毕竟她做这么多都是希望几人能平平安安。不过皇帝现在倒也不如之前那般着急,俗话说好饭不怕晚,总得等到几个小萝卜头都长大了才能有长远的计较。否则指望几个小屁孩就能让大齐更上一层楼,皇帝还没有异想天开到这种地步,他是现实主义者,而非幻想主义者。再者这火炮、船只就够研究好几年的,皇帝可以预见这两样东西倘若真的研究出来,那大齐将会拥有何等强悍的军事力量。届时不光可以在陆地上称霸,还可以建立一个强大的海师去探索更遥远的地方。繁复冗长的祭天仪式以皇帝的祭文结束:荷皇天后土眷,朕继天立极,垂统保民,钦承祖训,嗣守秦邦;仰惟圣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今天降甘露,造福万民,祗承天序,谨用祭告。圣灵不昧,其鉴纳焉尚飨。皇帝除上香外全程抱着黛玉完成祭天仪式,在他诵读完祭文之后,伴随着黛玉的一声啼哭,一道闪电划破沉寂的天空,随即冬雷阵阵,由远及近,只见上空乌云翻滚,眼前一片昏暗,豆大的雨点极速下落,打的众人措手不及。不知哪一位先反应过来,率先跪下山呼万岁,随即文武百官全部跪下:“吾皇万岁万万岁”都认为是上天在作出回应,一个个群情激昂、心潮澎湃。除了知道真相的林如海,闺女,你可真不给老爹面子,这下可真是捂都捂不住了,亏他昨天晚上暗地里祷告了半天。皇帝也未预料这一出,被突降的雨水浇的一脸懵,想到怀里还有一个娇弱的干闺女,赶紧用宽大的衣袖遮起来,这会儿皇帝总算想起来刚出生的小婴儿是如何的脆弱。小黛玉也很无辜,本来她好好的睡着觉,突然被一阵撕心裂肺的吼声吓醒皇帝读祭文为示尊重当然要声音大一些,但到了小黛玉耳中就成了可怕的存在,被吓得小心肝儿乱颤的小黛玉当然要表示不满。于是平日里的和风细雨此时变成了狂风骤雨,幸亏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半盏茶的功夫天空就由阴转晴,一道道金光透过云层照耀着大地。总之祭天仪式圆满结束,甚至有了意外的收获,这些年一桩桩一件件事情都在昭示着大齐得上天庇佑,当今乃天选之主,今天的事件肯定又要传诵于民间,最开心的莫过于皇帝陛下,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天下万民的敬仰。祭天结束皇帝就召见了林府的暗卫,顺利联想到这些天频繁的降雨和黛玉的眼泪有关,他还奇怪呢,“七星伴月”这“月”明显是主角啊,怎么能没点特殊之处,原来在这里等着呢不过皇帝经历这么多事情,特别是吃了小四那个鱼淹御花园的亏之后,总结出一个道理:这特殊技能用好了是如虎添翼,可要是用坏了可就是给自己招灾。这中间的度可得好好把握一下。自古百姓靠天吃饭,如若一发生干旱就让黛玉去救场,救的了一时救不了一世,这人活的再长也不过短短几十年,如若没了黛玉百姓还是要回归看老天爷眼色的日子,本质上并不能解决问题,这点道理皇帝还是懂的。所以最关键的还是得提高生产力,努力增加粮食产量,让百姓即便在天公不作美的时节还是有余粮度日,可以撑过那段艰难的时间迎接黎明的到来。不过,有黛玉这个技能在,如若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确实是可以救命的,所以皇帝已经打算好,这干闺女的眼泪得好好攒着,在关键的时候派用场,所以以后干闺女必须快快乐乐的生活,要是有人胆敢惹哭了她,皇帝就要第一个不答应。为黛玉未来的夫君再多点一排蜡,提前祝你好运第48章 黛玉的七个小哥哥祭天过后,林如海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 时刻准备着应对搞事情的皇帝, 对于一个有前科的人林如海实在是无法抱以信任。可是等来等去,一颗心都悬着好些天了,也没见着皇帝出什么幺蛾子。只将黛玉留了一晚, 第二日就送回林府, 当然还带着大笔的赏赐, 美其名曰这是给干闺女的礼物。尽管皇帝一副他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 林如海敢赌一个铜板他一定知晓些什么,否则怎会无缘无故对黛玉这么宠爱,宫里的亲闺女都没见这么上赶着。既然皇帝一直隐忍不发,不管出于什么考虑,林如海暂时松了一口气,好歹闺女还在自己手中。洗三没能大办,林如海颇为遗憾,这到了满月自然不会再错过, 京城但凡有些交情的人家请了个遍, 再加上想要巴结讨好林如海的,满月宴这天林府可谓是车马纷纷、行人簇簇, 热闹非凡,京城几乎半数的人家都来参礼。没能来的大部分还是官职地位太低,不好直接上门,但也都派人送了满月礼。上门的人主要分两拨,一拨是打着提前相看儿媳妇儿的主意, 有林夫人这样一个能生的娘,这闺女自然也不差,只要能继承一半那就足够了。且这位刚出生就被皇上认为义女,更是有着福女的名头。再者这家事也不差,正经的公侯书香世家,又是正二品大官的女儿,亲爹掌管着吏部这样重要的部门,眼见着要升做一品大员,皇上跟前的肱骨重臣,京城但凡有适龄儿子的哪家不想和林家结为儿女亲家。至于说这姑娘的容貌,爹娘那般的品貌,七个哥哥又是那般芝兰玉树,哪怕挑着父母的缺点长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真真是打着灯笼也不容易找到的好儿媳人选,京城里无论哪家的公子来配都是绰绰有余。于是年龄小的可以带到后院的都被女眷领着跟江映蓉在一起,年龄稍大些的都让老爷们带着在外院,准备给未来的老丈人提前相看。更有甚者家里十一二岁的男孩子也带过来,也不怕林如海嫌弃年龄大。反正试试又不会少块肉,说不定林大人慧眼如炬,一眼就从茫茫人群中瞄上自家儿子。有史以来小公子最多的满月宴拉开帷幕,此处应放三声礼花另一波就是想跟林如海搞好关系的,这林如海在吏部多年,实乃油盐不进的性子,钱财礼物一概不收,哪怕是年节中的礼物不得不收下,过后林家会回以更厚重的回礼,弄得一些想要靠送礼拉关系的人家根本无从下手。别看林如海在政事上说一是一说二是二,从不弄虚作假,但他并不是刚正迂腐的性子,在人际相处方面又颇有心得,别人看来甚至有些滑不留手,从不会让人抓住错处。本来就受皇帝信任,这差事又办的好,地位更是越发不可撼动。有人曾大胆在朝堂上参奏林如海,没几天这人就被查的底儿掉,落得个抄家流放的罪名。这之后哪怕有人背地里如何骂林如海不识抬举、顽固不化,如何扎小人,见了面都是笑脸相迎,和气的不得了,这位实在是得罪不起。这次好不容易林府要大办宴席,平日里送礼无门的人家可不就如猫闻着鱼腥儿味儿一般,此时不送更待何时,一个个想方设法想要把礼送到林如海的心坎儿里去。那些聪明的送的都是小姑娘稀罕的,明眼瞧着这林如海铁定是个宠闺女的。不求往后留一地,只求林如海能在考评的时候稍稍抬抬手就阿弥陀佛了林如海今日高兴,凡是敬酒的来者不拒,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喜得女儿的心情。一开始被拉着介绍这是我家的小儿,这是我家的孙儿,林如海还没醒过神儿来,可每到一桌都能看到几个小公子,这会儿再没反应过来那作为老父亲的警觉就太欠缺了。好啊,闺女还在襁褓里就开始惦记上了,林如海一个个看过去,把推销儿子或孙子的都记下来,等到写考评的时候就换个词儿或者换种写法,看你们以后还敢不敢惦记别人家的闺女。要说这写考评操作的空间可大了去了,同样等级的结果,考评写的好就更能出彩。比如一份抓住关键政绩描写,遣词造句再运用的精妙点儿,突出皇上关心的内容;另一份洋洋洒洒写了很多事情,看似把做的事情都写上去了,可把主要政绩都淹没在其他零碎小事之中,用词再普通些。两份考评一对比,明显前者功劳更大些,即便实际上后者可能能力更强、政绩更佳。关键是别人还挑不出错来,咱可是把你做的事儿都写上去了,绝对没有私心刻意隐瞒,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由此可见不光活要干的好,还要汇报总结的好,否则领导怎么知道你到底干了什么。后院也是热闹的紧,本以为年过三十又生一女的林夫人必定面色发黄、身材臃肿,需得浓妆艳抹、盛装打扮才能掩盖一二。结果本人竟然面色红润、皮肤白皙、身量苗条,穿的更是简单清爽,比二十出头的少妇还要美丽动人,更是将在场的夫人都比下去,哪里看的出来是八个孩子的娘。怪不得林如海宠妻如斯,数十年连个通房丫头都没有,只守着这一个正妻,实在是有了这样一位夫人作比较其他的女子就是个鱼目眼睛。要是自个能有这般美貌,再这般争气生出七个儿子,自家老爷的眼睛也不会放到别人身上,不会今天宠个丫鬟明天聘个良妾。各位夫人心中如何酸涩不提,面上都是笑盈盈,夸赞的话不要钱的往外冒,夸完江映蓉夸黛玉,夸完黛玉夸林家七郎。然后不忘把自家小儿子提一提,恨不得当场定下娃娃亲。其中最出格的非贾母不可,洗三错过了,满月贾母说什么也不想再错失,即便身子有些不适也强撑着,带着元春和宝玉参加外孙女的满月宴。带元春是为了看看能不能相看到合适的人家,元春马上就要满二十,倒是早就开始相看。可她能看上的人家看不上她,能看上她的元春本人又看不上,当然贾母更是看不上。贾母指着大年初一出生的孙女博个好前程呢,一开始就打着送进宫的念头,可二房没落,贾赦又不配合,贾母作为内宅老妇没有男人们在外支应,想要找门路都没法子。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剩下了,眼见着有福气的孙女要砸手里,贾母急的不行,想着外孙女的满月宴各家夫人必定都在,到时见识了元春的品貌必定求娶者甚多。果然有人看见贾母身边坐着一姑娘,姑娘还极有耐心地照顾着幼弟,不了解情况的就开始打听起来。元春的外在还是很有资本的,不仅长得貌美,身子看起来还颇丰腴健康,看着就是有福气好生养的,为人看起来也大方端庄,正是婆婆们喜欢的儿媳妇款式。“史老太君身边坐着的小姐是谁”一个有些意动的夫人问道。“那是史太君的亲孙女,李夫人你不是看上了吧”知晓的谢夫人悄声回答。“那姑娘看着不错,家里的小儿到了相看的年龄,不过这姑娘年纪应该不小了,可能已经许了人家。”李夫人有些遗憾。“那是贾府二房的长女,还没定下亲事呢,你看上谁不好,偏偏瞧上她。”“好姐姐,她家可是有什么不好还是这姑娘本身有问题还请解惑”这李家夫人跟着自家老爷入京不过五六年时间,对于贾府二房的事情自然不知晓。“这都十多年的事儿啦,你家原不是京里的,不知道也自然。这姑娘的爹仗着史太君的偏爱窃居正房,她娘直接下手害死了长房的嫡子,被贾大老爷直接送官处死。皇上亲自下的圣旨罢了贾二老爷的官儿,终身不得入仕,还摘了荣国府的牌匾,这贾大老爷若不是苦主非得被二房一家牵累。据说这二老爷自此之后就疯疯癫癫,已经十多年没见着外出走动。”说起八卦来谢夫人眉飞色舞,就贾府这件事完全可以排成戏文来演了,绝对能大火。“那老太君看着挺慈眉善目的,怎能会如此是非不分,让幼子住正房,不是助长二房的野心吗”李夫人为自己看走眼而气愤,世人大多偏爱幼子,可很少有人能做到史太君那般不顾礼法,偏心偏到咯吱窝。这姑娘还有个那样毒害子嗣的亲娘在,李夫人很难不去怀疑有其母必有其女,真聘给小儿子那是不是有一天大儿子一家就要遭殃。此时的李夫人分外感激谢夫人的知无不言。“谁说不是呢,外界都在猜测长房嫡子的遇害史太君这个亲祖母也脱不了干系。”谢夫人又扔出一个重磅炸弹,惊的李夫人差点控制不住表情。这样狠心的老太太教养出来的姑娘能心善到哪里去,怪不得这么大了还没嫁出去,只有自己这个外来的才不知晓详情。李夫人恨不得将之前的自己拉出来打一顿,或许是她想的太多,这姑娘只是被长辈所累,本身是个良善之人,可李夫人也不敢打这个赌,拿家人的性命去冒险。底下的议论贾母并不知晓,她正想方设法给两个玉儿牵线拉关系。贾母觉得两个玉儿就是天赐的良缘,宝玉衔玉而生,必定是有大造化的。黛玉出生在花朝节,花朝节又有那般的奇景,皇帝亲口承认的福女,是个有大福气的。这样的两人可不是正正相配。贾母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