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竞技小说>这片土地被我承包了[种田]> 这片土地被我承包了[种田] 第3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这片土地被我承包了[种田] 第37节(1 / 1)

不能啊,往年也吃过,这味道还挺好的啊。就是长的慢,两年才能吃一次,不过这菜好吃,村里人都爱吃呢。每次长出来都没等拿到镇上卖,村里就能给吃光了。吃过了麦芽糖的洪老三觉得这菜也是带着甜味的,是顶好吃的红菜头!“草民参见县令大人。”洪老三还是有点怕,他怕真出什么事,县令不让他做蔬菜基地了怎么办。赵柯然正在写制糖的方法,见人来了,连忙放下手中的笔,“洪老三,你这红菜头还有多少?”洪老三愣了愣,发现好像县令大人没有要责怪他的意思,便想了一下,估摸了个大概的数,“这红菜头好吃,家家都种了些。七七八八加起来有两三亩吧。”赵柯然一拍手,笑道:“好。”他看向洪老三,交代他说:“这红菜头你们村里有多少本官收多少!”赵柯然算了算,甜菜亩产一般在九千斤左右,一吨甜菜可以榨四百多斤的糖。洪老三村子里是散着种的可能最后总产量会低一些,不过没关系,有总比没有好嘛!赵柯然对洪老三说:“这红菜头我们要大面积种植。蔬菜种植基地里要划二十亩地给它,村子里要是有人种,衙门里也都收,种多种少全看他们个人意愿。这是两年生作物,第一年要积聚营养,往后还劳烦你多费心照顾了。”洪老三感动的不行,“哎,县令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哪有什么劳不劳烦的!我洪老三一定好好的给大人你种红菜头!”赵柯然拍了拍洪老三的肩膀,心里想着,你要种的还多着呢。西红柿,黄瓜,胡萝卜,茄子,豆角…他可不得多关心关心员工吗。…送走了洪老三后,赵柯然去了鸡窝。自从小麦开始收后,赵柯然就让蛋蛋孵蛋了。他还从灵域空间里又抓了两只母鸡出来,为了他的鸡场增添新成员。要不是怕人怀疑,赵柯然恨不得一次两只拿个十几二十次,直接填满他的养鸡场。如今鸡食是麦壳碾碎后和着粟米谷糠,用加了灵泉水的井水搅拌而成。鸡的肠胃消化功能强大,碾碎的麦壳用来喂食也是可以的。而且因为孵蛋的原因,赵柯然每天都会去鸡窝在水槽里偷偷加上纯灵泉水,就没给它们断过。它们吃完了喝喝完了吃,开开心心的。喔喔有时候想喝,还会被蛋蛋追着啄。除了给蛋受精和打鸣以外,喔喔它啥也不是。鸡窝平时是由孙应照看,他每天看完小豆丁起床后就是去鸡窝里看蛋蛋它们。见着赵柯然来,孙应便放下了手里铲屎的小铲子。如今鸡少,他单手拿着小铲子打理也没什么不方便,“大人,你怎么来了?”赵柯然挥了挥手,让孙应不用管他,“我就来看看,你忙你的。”孙应点了点头,继续手头上的工作。算算时间,第一批小鸡就要被孵化出来了。赵柯然看着改装过的鸡窝,蹲在地上沉思。他在计划人工孵化,之前条件不够,也没来得及弄个孵化房什么的。等到第一批小鸡孵出来,健康长大后,下一批就可以大量人工孵化了。想想这天也要变冷了,年初的时候考虑到时间紧迫没有给土屋盘炕,这会得趁着天还没冷下来赶紧弄。“你蹲在地上,是要长蘑菇?”霍远大老远的就见着鸡窝边上蹲着个人,走近后发现是赵柯然。赵柯然啧了一声,心道你才长蘑菇!但他还是起了身,起身的时候因为蹲的太久,突然虚了一下,眼前一阵眩晕。眼看要摔倒,霍远眼疾手快上前拉了一下,赵柯然这才稳住身形。就当赵柯然要道谢的时候,他抬头,无意间瞄到霍远脖颈侧有一处红印。因为离得近,隐隐约约还能看见即将消失的一圈牙印。赵柯然撇了一眼霍远,见对方依旧一本正经的模样。他忍不住感叹道,这远哥平时看不出来啊,私下里喜欢这么猛的嘛?也不知是哪家小娘子干的,牙口还挺好。啧啧啧,有点意思啊!作者有话要说:许文武:牙口这么好,一定是用了咱珍品阁的牙香“含贝”。关于甜菜相关资料源于百度百科哟。第40章 军大帐凤阳封府。“爹!二郎从景阳派人送来了信, 还有一包东西。”封建文拿着封竹从景阳快马加鞭寄过来的农作物进了书房。他将信递给封余山,封余山接过后打开仔细阅读。信上写着包裹里放着的是景阳县丞方仲源发现的农作物,这些作物不仅高产, 还十分容易种植。封余山将信放下,他连忙将桌上的包裹打开。封建文这才得了空拿起信看了起来。“这些, 都是二郎寄来的?”封余山摸着包裹里的作物。全是他没见过的,他按照封竹信中所提, 在包裹中翻出了这三种作物育苗方法。封余山看完后,摸着作物。布满皱纹的嘴角动了动, 浑浊的眼中迸发出明亮的光, “好!好啊!”封建文此刻也看完了封竹的信, 他喜出望外, 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下了地。皇上要借粮给西边的部族, 让封家着手准备。可如今大元边关打仗闹饥荒, 江南灾情惨重,也闹起了饥荒。处处缺粮的大元, 万不能再给粮出去。若封家真的这么做了, 史官的笔就会让后世子孙戳着封家满门的脊梁骨痛骂他们啖大元子民之血肉。本来愁云惨淡的封家父子在得到封竹的捎来的东西后,渐渐晴朗了起来。“这些作物若真如二郎信中所说,封家此次便算是逃过一劫了啊。”封建文随后又问封余山, “爹, 你说这定安帝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一边为了民生降税,一边又不顾灾情送粮。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封余山沉思了一会,之前一直没想明白的事, 被封建文这么一问,今日好像有了些头绪。“是也不是。”封余山看了一眼封建文,说:“你仔细想想, 这两日满朝文武还有没有哪家再提赵公有谋害先太子之嫌疑?”封建文细细想了想后,嘶了一声,“还真没有。之前谢相手下的余大人跳的最厉害,但好像自从皇上同意送粮给那个西边部族后,余大人便再也没提赵公这茬了。”封余山点头说这就对了,又给封建文讲道:“皇上拖了这么久,对赵府也没个动作。甚至都没将人关起来,只是派兵守住赵府限制出行。但谁能知道,皇上这是真的限制赵府的人还是为了保护赵府呢?在这个风尖浪口,谁提赵公,皇上就能让谁家掏粮填满西边部族的粮仓。”“可若是一直没人提,那不就没粮了嘛?”封建文问道。随后他似是想起什么,摇了摇头否定,“不对。西边部族说要粮食这件事,是皇上自己说的。但是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不是要粮。”封余山微微点头,“倒是不枉你做了这么多年的官。”他摸了摸胡须,道:“想来那西边部族要粮是假,通商是真。”“父亲你早知道了?”封建文问。封余山看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我若是早知道了,前几日也不会那般忧愁了!”封余山苍老的手摸着作物包裹,“不过,皇上确实是铁了心的要通商。如今有了这些作物。咱们大元的话语权也更多些,想来能换来不少好东西。”封建文心里倒是不怎么愿意,他只说:“但求不像北丹与西厥那般。喂不熟的白眼狼,重蹈覆辙。”都说吃一堑长一智,但他们的定安帝好像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愁啊。…赵柯然要给军营的“大帐篷”其实是蒙古包。蒙古包想要大,那么围墙支架就要多。蒙语里也称之为哈那。一个蒙古包的围墙支架有五种数量选择,最少的是四个,依次两个两个往上叠加,最多的是十二个。四个围墙支架的蒙古包最小,十二个的最大。如果围墙支架要八个及以上的话,需要添加支柱。十个以内添加四个支柱即可,用来撑住顶部的重量。蒙古包整个由三个部分组成,为架木,苫毡和绳带。架木又分为套瑙,椽子,围墙支架和门槛。套瑙在最上面,连接中间的椽子。赵柯然用的是联结式的,这样可以方便与下面的椽子拆分,运起来会很方便。椽子是在围墙支架和顶上的套瑙中间,是蒙古包的肩。它的长短数量要随着顶上的套瑙做改变,粗细则是随着下面的围墙支架做改变。这样整个蒙古包才能肩齐,圆润。围墙的支架一般和椽子一样是用红柳木来制造。红柳木在西北随处可见,其特性轻巧却不易折损,也不容易受潮走形,非常适合做骨架。围墙支架制作起来比较方便,赵柯然对着系统里的图纸给潘大海画了出来。潘大海上手很快,相同长短粗细的红柳木按照相同距离互相交叉排列,形成了许多网眼。在交叉点用骆驼皮制作皮钉钉住,皮钉越多,围墙支架就能竖的越高,但不好再拉长。皮钉少,则相反。竖的不高却能拉长。做完的围墙支架中间向外凸出,但头部要比底部更直一些,这样能更好的稳定椽子。而且能使包形圆润,方便围绳箍住。围墙支架上方承接椽子的头部均匀的承受了重量,又通过大小统一的网眼分摊,一直到底部。潘大海觉得这制法很有意思,便问赵柯然,这大帐篷的骨架能承重多少,赵柯然看了眼系统资料说:“受力均匀不出错的话,两千五百斤左右吧。”这可把潘大海一惊,他能猜到承重力会比较大,但他没想到这么大。最后门槛在围墙支架立起来后,外面吊着毛毡做门就可以。骨架做好了以后,就需要弄顶棚和围毡。赵柯然量好尺寸后直接交给了洪峰,他那有一应材料,正好省的再去收了。赵柯然千叮咛万嘱咐让洪峰一定要严格按照尺寸大小制作成毛毡。“对了,再收些骆驼皮。你那的存货后面怕是不够用。”赵柯然嘱咐道。洪峰连点头赞同,“大人说的是,那青玉关的兵可比景阳城外的要多上许多,想来是不太够用。多谢大人提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