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以前抄录的东西,《中国矿产资源分布》的记录迎入眼帘,秦睿动起了心里,不过想想,以现在的人力方式挖矿,效率太慢,怎么办呢?
大规模招人?钱从哪里来?钱都在地主老财家里埋着呢?别看现在秦睿手里可以动用的资金有几百万两。真要付费挖矿,估计连水花都打不起来,所以历朝历代挖矿大多都是徭役或者是黑矿。但是没有矿,想发展,难上加难,怎么办?难道真要牺牲一批人?这是一个选择题。
妈的,干了。任何一个时代,都要有为时代发展做出牺牲的人。今天不牺牲,明天就发展不起来。
第二天,范府对外发布招工告示,招人挖矿,岁,数额1万人。没有工资,管吃管住,每月再发1石粮食,两天休假。每人可以送一个6岁到14岁孩子读书,免费,管吃住。
同时派人前往苏州,高薪挖人挖团队。从骊龙之师的《明朝钢铁生产的发展》文件中,秦睿别的没记住,就记住了“苏钢”两个字,既然是苏钢嘛,那么肯定是苏州了,其实秦睿想当然了,苏钢的主要产地在安徽芜湖,这是出去挖人的主管到了苏州后才知道的,又跑去芜湖,拿出太子令牌,在当地官府的威胁下,几个苏钢作坊主的老板才交出了二十几个好手,作为补偿,以每人50两的价格付给作坊老板,名曰培训费。在拿到钱之后,又多出来十几个。…
范府的招聘告示引发了武清县、静海县广大劳动人民的热情,管吃住能接受,给一石粮食,也还可以,但孩子免费读书,这就两样了,穷人家的孩子,哪有机会读书啊,在这个年代,读书是改变阶级跃迁的必然之路啊。有这样的机会,自带干粮也干啊。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