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三人起床,吃好早饭,继续下地寻找起稻种来。
也许是否极泰来,也许是时来运转,也许是上天眷顾。
弯着腰正在观察稻花的老吴突然听到袁黍的喊声,“老吴,老郑,快来看,这一株是不是我们要找的雄性不育株?”
两人闻声之后,迅速跑向袁黍。看到袁黍手捧着一株水稻,花开了但花药瘦得很,看不到花粉,但是它的雌蕊是正常的。
“你们看,这株稻种花药很扁,和旁边的对比,也没看到花粉。”袁黍说着,摘了一枚雄蕊下来,用手指慢慢的,轻轻的拨开化药。然后又从旁边的一株稻穗上,摘下一枚雄蕊,拨开花药,两者一对比,几人狂喜。
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在寻找了将近十四万株稻穗之后,大明水稻产量增收,算是结结实实踏出第一步。
有了第一株的成功经验后,几个人看到了曙光,开始在周边的稻田中不断的寻找起来,一遍寻找,一遍等待稻穗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