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女生小说>大秦隐后> 第六百二十一章 离蜀前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二十一章 离蜀前夕(1 / 2)

……

云笑儿离开了,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哀痛的,但每个人的脸庞上都没有显露出哀痛,甚至是李二郎。每个人都尽量用平静的心对待生活。

公子异人和鲁尔塔修约,鲁尔塔带着自己的部落归顺大秦,成为大秦顺民。李冰将开山改水后形成的大量的田地划分出一部分建设成一个个村寨,供羌人们居住。

李冰并派众多蜀郡百姓到这些村寨教授羌人们如何种植庄稼,如何涵养水源,如何种植牧草以饲养牛羊等。

鲁尔塔感念公子异人赤诚的心,向其他羌人部落族群讲述了大秦的种种,李冰的种种。鲁尔塔的部落族群的安定日子使得众多羌人部落的族长们羡慕不已,越来越多游牧的羌人部落选择留下,成为大秦顺民。湔山一带聚居了越来越多的羌人。

公子异人和李冰吃住在堤坝,和众多的兵士和百姓同吃同住,共同下水。两人的事必躬亲,亲力亲为深深感动了百姓和兵士,鼓舞了士气。

李二郎带着众多治水能工巧匠游走在各处。卓文清和邵春跟随着李二郎,行走了蜀郡大部分的河流山川。

随着时间的推移,卓文清越发佩服李二郎了。

云笑儿的离去并没有击垮这个青年,他将对云笑儿的思念全部倾注在治理水患上。

这一日,众人跟随李二郎来到离堆。众多的百姓蹲在地上懊恼不已。李二郎走上前去,当看到众多百姓手中的锄头被巨大的岩石崩坏,十分难过。

站在一处岩石上,李二郎眺望着离堆。

百姓们开挖离堆已经很多年了,虽然挖开了许多,但是却始终没有彻底凿通。离堆的岩石太硬了。百姓们挖不多时就会手掌受伤,锄头更是被崩坏。

李二郎懊恼地坐下。卓文清和邵春等人知道李二郎烦恼,只好耐心等待李二郎能化解这郁闷的情绪。

一个老婆婆背着背篓走了过来,背篓被放在地上,其内的小鸡小鸭子开心地蹦了出来。小鸡和小鸭子们在地面上欢快地跑着,啄食着岩石缝隙内的小虫子,吃着碎石缝隙中的草籽。

忽然,李二郎眼前一亮。

猛然站起,李二郎走到一个百姓面前,一把抓起那百姓手中的锄头,锄头高高扬起。所有人惊骇了。

“李公子,您,您想做什么?我可是啥也没做啊,我可是好人啊。”那百姓惊恐道。

哈哈一声大笑,李二郎开心道:“我终于知道该怎么样做,才能使得咱们能顺利开凿这离堆了。既不那么费锄头,又能使得大家不那么累了。”

“啊?李公子,究竟要怎么做呢?”百姓们兴奋地站起,将李二郎包围在中间。

“这种锄头,在使用时,力气是分在这上面的,很宽啊,那么到了岩石上,就会使得手震出血了。虽然锄头迸出了火星,但石头上也只是有一点点白印。

但是如果把锄头做成像小鸡的嘴巴那样尖尖的,那么就会很容易将石头翻起了。”

众人惊讶。

“像小鸡嘴巴那样的尖尖锄?能行吗?”

李二郎看着众人,道:“燃烧起篝火。”

百姓们和兵士们将篝火点燃,李二郎将锄头放在篝火上煅烧,又用铁锤击打,锻造。当一把尖尖的锄头出现时,所有百姓惊叫。

待尖尖锄头彻底冷却下来,李二郎挥动起尖尖锄头,尖尖锄头轻松地将石头挖起。

“啊,太好用了。”百姓们开心道。

李二郎将尖尖锄交给众人实际试用。

“来人啊,征集数百个铁匠,连夜锻造尖尖锄。确保每个百姓都有一把尖尖锄。”李二郎吩咐着。

“是!”一个兵士统领俯首。

当第二天,李二郎再次来到离堆,离堆已经有众多百姓使用上了尖尖锄。百姓们都盛赞变成鸡嘴的尖尖锄十分好用。

……

李二郎带人堵河水,堵了半天,倒下河的石头尽被水冲起跑了,泡儿都没冒一个。那时候,河工背石头用的是竹簚条编的尖背篼。这天,一个河工背上石头,背拢河边一放,石头没有滚出来,连人带背篼滚下河去了。几个会水的兵士把他捞起来,石头却依然还在背篼里没冲走。

李二郎看了,喊人编些尖尖的背篓来,背篓装满石头又拿簚条缠紧。推下河去石头就生根了。

江水上游冲下来一个鸡笼,侧边有洞,百姓们捞起来,用它装石头。李二郎见了,喊人按照鸡笼的模样倒着编,使得背石头的背篓既像鸡笼,又像背篼。从背篓眼孔里塞石头,一个大大的长长的竹子编的背篓里塞满了石头。百姓们和兵士们齐齐动手将装满了石头的巨大的长长的背篓推动到江水中。因为装满了石头,背篓在江水中就落地生根了,不会被冲走。李二郎叫它“笼兜”。从此以后,防洪修堰都用笼兜了。

……

洪水泛滥,李二郎为拦截江水而烦恼。许多投进江水中的拦截东西都被江水卷走了。怎么能让投进去的东西不被江水卷走呢?李二郎日思夜想,烦闷不已。

这一日,卓文清为李二郎送饭,拿错了三根筷子。

“齐华,怎么多拿来一根筷子?”李二郎笑着说。

“哦,齐华恍惚了。”卓文清解释道。

“李公子,快看这怎么弄。”营帐外有人在唤。李二郎急急慌慌把筷子朝锅头一甩。筷子上面巴了些面条,有三只筷子沾来杈起,立得稳稳当当的,其他筷子蓬在侧边,码成几个杈。李二郎一看,有了门路,丢下筷子,跑到河边。

堰夫正在捞河杉磴子,李二郎喊他们捞些合适的杉木,三根一攒,用簚条绑好,脚底下绑上横木,运到江水里需用的地方,连成一窜,再用杉条子在迎水面铺起,密密麻麻地铺好。看了一看,还挺稳当,他又叫人拿了些捶笆,铺在前面,迎水面倒上黄泥巴,水越冲,泥巴压得越紧,用这个方法,把河水截住了。后来,人们也用这种办法,笆三杈杈木架,码成一串来截流堵水,并把它叫做“杩杈”。

跟随李二郎治水的过程中,卓文清越发敬佩李二郎了,并为云笑儿和李二郎两人的情深感惋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