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李尚书道:“安相切勿推辞,我等无能,在朝堂上没能力挽狂澜留住安相,便请受我等一拜吧。恭送安相!”
众人附和:“恭送安相!”
户部李尚书道:“这一拜,我大梁从此失去一位首辅中辰;这一拜,似安相这等不畏强权敢于谏言的忠臣名相,我大梁朝堂再无人能出其右;这一拜,我等必当时刻以安相为楷模,立志扭转朝堂如今之风气;这一拜,这一拜,再见之日或有期,又或无期,我等无能之辈恭送安相平安返乡。
安逸瞬间泪流满面,感动不已,忙道:“李大人言重了!安某受之有愧啊!诸位快快请起吧!快快请起!”
户部李尚书等人拜了又拜,在安逸的连声相劝之下,这才相继起身,却一个个眼眶含泪,无一不希望安逸继续留下,无一不希望这位性情耿直知识渊博的首辅,能继续留在朝堂为百姓请命。然而,惠帝的猜疑,太子的野心,主和派的附和,主战派的弱势,这一切的一切都令年迈的安逸心灰意冷,再也没有了当年的雄心壮志,安逸去意已决。
一众人再三挽留也是徒劳无功,最后只能眼睁睁目送安逸渐渐远去。黄昏的余晖,将一行三人的背影拉得很长很长,远远望去,令人感觉格外刺眼。堂堂的大梁名相,只是一身文士布衣,两名家仆随行,所带的行李仅一箱衣物一箱书籍而已。
一代名相,清贫至此,怎不令人见之心寒?
身为大梁中流砥柱的首辅大臣,为大梁鞠躬尽瘁,为百姓鞍前马后,以文弱书生之躯跻身朝堂,凭着手中一支笔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多少次在朝堂上侃侃而谈掷地有声,又有多少次夜深人静仍在挑灯夜读,他的才华,他的雄辩,他的气节,他的谏言,他的耿直,他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天下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赞。如今也只落得辞官归隐心灰意冷离去的下场,岂不令百姓痛哭流涕?
户部李尚书长叹:“安心已去,大梁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