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卫,在登州府宁海州文登县境内,离登州三百二十里,取“威震海疆”之意,得名威海。
永乐元年修建卫城,城周六里十八步,高三丈,宽两丈,护城河宽一丈五尺,深八尺,极盛时曾与镇海卫、金山卫、天津卫并称四大卫所。
不但内有坚城可守,外面的更是广设墩堡,在朱元璋最初设立卫所时,这些墩堡平时为军户耕种自养的村落,战时则为拱卫主城的军寨。
“吾养百万兵,不费民间一粒粟。”这是当年朱元璋吹过的牛,可惜不过两百余年,他的孝子贤孙们就把这位开国皇帝的脸打得啪啪响。
卫所之中,上到指挥使,下到小百户,无一不将咸猪手伸向了老朱家。卫所的军田被他们吞个干净,分配来的军户,正好当做自己的农奴。
嘉靖年间,卫所制已经彻底腐坏,军户们不但要给上官们缴粮纳贡,还要定期被抽派去就边军镇服班军劳役。
而且最倒霉的是,军户还是世袭的,一代人给军官老爷当牛做马还不够,自己的子子孙孙也是为老爷们准备的。
如此重压之下,明末卫所军户逃亡籍无数,乃至于嘉靖倭乱时,数百名倭寇就可以在大明的膏腴之地四处横行。
当赵震纵马踏过威海卫西南的钦村河时,面前的麻子墩内只剩下坍塌半壁的堡墙,和空无一人的街巷,墩里唯一的响动就是义军行进时的脚步声。
“卑职昨日追逐对方哨骑就是到了此处,如若知道败坏成这个模样,真该再继续追下去!”秦耀祖看着眼前情形,一副追悔莫及的样子。
对手终于从穷凶极恶的鞑子,变成了“和蔼可亲”的大明官兵,秦耀祖自从回到山东,一下子过足了驰骋沙场的干瘾。
赵震看着老汉那副视对方无物的眼神,不禁莞尔笑道:“可以了,此处距离威海卫不过十里路,难不成你还想追他们到城里。”
“那又怎样,若是威海卫中都是昨日碰见的那些怂蛋,只消给俺五百东江汉子,便是对方有千人万人,老夫也敢冲上去为将军取上将首级。”
是啊,遇到鞑子胆就寒,看见明军把眼白,这就是此时辽镇军人的常态。
如果这时候大明军事有鄙视链存在,那么黄台吉率领的八旗军无疑站在最顶端。接下来该是关宁军和东江军互相鄙视,然后两者一起鄙视九边军镇,九边军将们再一起鄙视南军和内陆卫所兵。
而崇祯二年才拉起队伍的李自成、张献忠麾下的农民军,无疑成了鄙视链的最底端。
“五百东江汉子哪里够,咱们身后可是有一只上万的东江军!”赵震轻声一笑,随后将手中的令旗猛挥,只见正蜿蜒前行的队伍中,突然竖起了好些旗帜。
三角形的红边黄旗上或绣着耿字,或绣着徐字,还有一面长方形的条旗立在赵震身后,上面绣着龙飞凤舞的东江镇三字,迎着北面吹来的寒风烈烈作响。
旗帜不光在前面的战兵营有,后面的流民队伍中的旗帜更多。
什么清道旗、金鼓旗、五色飞虎辕门旗、封门豹尾长幡、五方元帅神旗……各色缎面旗帜几乎从先锋直拉到队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