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勒巴尔斯汗的使臣去拉萨,见了大明青藏总督胡执恭,表示只要大明愿意帮助叶尔羌对抗准噶尔、他愿意献上多尔济的人头。
胡执恭大喜,不光是因为能完成皇帝交待的任务,铲除和硕特副汗多尔济;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良机、一个掌控天山南北麓的良机。
胡总督一直认为击败和硕特汗国、得到青藏后,大明在西北方向的最大威胁便是漠西的准噶尔部。那准噶尔部珲台吉僧格,内抚百姓、外讨不臣,威震漠西,实在是个雄主,也是个大威胁。
既然尤勒巴尔斯想借大明之力,对付准噶尔。大明何不反过来,将叶尔羌汗国当做对付准噶尔部的一把刀呢?
想到这里,胡总督一改以往那种小里小气、死抠死抠、口惠而实不至的作风。下令给叶尔羌汗国送去了一百门虎蹲炮、一千枝火铳、二千具棉甲、长枪三千杆、腰刀一千把、其他兵器若干。
得到了胡执恭的承诺和这批武器装备后,尤勒巴尔斯汗胆气大增,一面命令部下偷偷整军备战,准备对付赖在叶尔羌不走的一万准噶尔军队,“厄尔喀伯克,吾要剥了汝的皮”;一面派人传令给哈密王木罕买提夏,让他处死多尔济,献头于大明光武皇帝陛下。
??
哈密王木罕买提夏与和硕特部的副汗、右翼长多尔济是老朋友了。
当年多尔济位居和硕特部的副汗、统领青海右翼、兼领左翼,位高权重、威震西域。木罕买提夏见其势大,曲意逢迎、小心巴结。二人相交甚欢,引为密友。
后来,多尔济战败,第一个想到的逃亡地便是哈密。
其实他可以逃到同为和硕特部的堂兄鄂齐尔图汗所在的伊犁。可伊犁离青海太远,多尔济以前的部众都在青海,他舍不得放弃以前的权势,不肯离青海太远。
逃到哈密后,多尔济不愿做个闲散的贵族,秘密派人去青海招揽旧部,倒也招募了五百多残兵败将。
人多了便要吃饭发饷,缺银子便找老朋友木罕买提夏讨要。木罕买提夏渐感不耐烦,倒不是舍不得那点银子,而是担心这多尔济势力大了以后,挑衅青海的明军,给哈密引来灭顶之灾;又或者,反客为主,夺了自己的基业。古往今来,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渐渐地,木罕买提夏给多尔济的帮助越来越少。心高气傲的多尔济难免口出怨言。作为哈密的地头蛇,耳目众多,这些怨言很快便传到了木罕买提夏耳中,很气,管汝吃、管汝喝,汝倒不满意,真正是不识好歹!
老朋友成了大麻烦,哈密回王(因为新疆在古时被称回部,所以虽是维吾尔族,却被称为回王)起了杀心。
木罕买提夏虽欲杀多尔济,却不能。哈密隶属于叶尔羌汗国,又属于白山派阵营。如今叶尔羌汗国的新汗王、白山派的尤勒巴尔斯,是依靠和硕特部和准噶尔部的武力才登上的汗位,对和硕特部的副汗多尔济自然优待。没有尤勒巴尔斯汗的允许,木罕买提夏不敢杀多尔济。
尤勒巴尔斯汗的秘令来了:诛杀多尔济,献头于大明皇帝。
“哈哈哈!”
木罕买提夏放声大笑,“多尔济啊多尔济,让汝在吾的领地里狂,稍会便让汝识得吾的手段!”
权势这东西,最迷惑人的心智。一开始,此人不过是哈密的一个部族首领、小小的地头蛇,上面有尤勒巴尔斯王子、巴拜汗压着,兴不了大风、掀不起巨浪。可等到巴拜汗被尤勒巴尔斯王子杀了,尤勒巴尔斯王子又去了莎车城称汗,他便成了哈密权势最大的人。安插党羽、掌控军政大权,名副其实的哈密王。
“父王,您打算对多尔济动手?”父子连心,木罕买提夏的儿子额贝都拉问道。
“是啊,大汗令吾除掉此人,献头于大明皇帝。吾忍此獠久矣,今晚便动手割其头,派快马送往拉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