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冷笑,面上却浮现出和煦的笑容,下令打开城门,亲迎诺尔布。
“诺尔布第巴,本督盼星星、盼月亮,盼着汝来呀”,胡执恭哈哈大笑,亲热得不得了。入乡随俗,胡督宪是个和善的人,尊重雪域的传统,坚持以雪域的官职称呼他。
“哎呀,卑职何德何能,怎敢劳督宪亲迎?”见胡执恭亲迎,诺尔布大感有面子,满脸泛红光,连连称谢。
“诺尔布第巴对大明忠心耿耿,本官亲迎是应该的”,说完,胡执恭走上前,挽着他的袖子。两个人手挽手,亲热地往城内走去。
这雪域,按地域可分为乌斯藏(卫藏)、康巴、安多三大块。其中,乌斯藏乃是经济、政治中心。
康巴,主要包括嘉绒人的地盘,已经归顺大明;安多,主要包括藏北、青海、甘南、川西北的大草原,也被明军打了下来。
至于乌斯藏,又分三块:由拉萨、山南地区构成的“前藏”,由藏北高原地区构成的“阿里”已落明军手中;由日喀则地区构成的“后藏”,则依然是独立状态,便成了大明一统雪域的最大障碍。除此之外,明朝时的乌斯藏,还包括由后世巴基斯坦、印度、藏西的一部分构成的俄力思军民元帅府。这一地区由当地“吐蕃”各部落组成,大明朝选其恭顺者,封为元帅。听调不听宣,保持着名义上的“朝贡”关系至崇祯三年(1630年)。其后一度中断,至光武帝登基后,方才有部分部落,恢复朝贡。
光武帝命胡执恭拔掉日喀则这颗钉子,胡总督心领神会,明面上对诺尔布便特别的好。
??
明军进入拉萨后,阿旺罗桑嘉措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对大明青藏总督胡执恭百般巴结,今日送佛经,明天送珍宝。
诺尔布率三万日喀则兵马进入拉萨后,他感到了莫大的威胁,时常感到脊背发凉,欲结好大明,以求自保。
阿旺罗桑嘉措的态度虽然恭顺,胡执恭却依然将他视为大明掌控雪域的最大威胁。无他,这位的威望实在太高,信徒众多,一呼万应。雪域、乃至内外蒙古的很多人,都将其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更何况,此人得到了雪域各大世家的支持,兵马众多,虽然连遭战败,手中依然有六万大军。这些兵马战力虽弱,数量却惊人。
危险,很危险!
胡执恭将阿旺罗桑嘉措和他手下的六万藏兵,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
有刺便要拔,可这位在雪域德高望重,怎么拔,可得费些脑筋。嗯,既要拔刺,也不能引起动荡。胡执恭暗暗琢磨。
对于“拔刺”这种事,有人比胡总督还着急。
诺尔布来了,带来了成堆的金银珠宝,还有一道请求封官的奏疏。他请求大明封他为拉萨、日喀则地区的第巴,还为部下求封了一大堆文武官职。按他这个封法,整个拉萨的军事、财政、司法,都将由他诺尔布一把抓。
看到这位野心勃勃的样子,胡执恭暗暗欣喜,这位既然想当雪域王,正好利用他来拔阿旺罗桑嘉措这根刺。那句俗语怎么说来着,对了,狗咬狗、一嘴毛。
胡总督笑容可掬地收了诺尔布的厚礼,满口答应替其向光武帝美言,封其为拉萨兼日喀则第巴。在圣旨未下之前,暂由其主管拉萨事务。
有了胡执恭的支持,诺尔布胆气大增。将自己这一系的亲信,安插为拉萨的重要官员;将阿旺罗桑嘉措一系的官员,撤了个干干净净。一时间独揽了拉萨大权。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诺尔布疯狂地排挤阿旺罗桑嘉措和他的六万大军,切断了他们的军饷。
哪里有压迫,哪里便有反抗。
阿旺罗桑嘉措部下将领大忿,双方剑拔弩张,街头械斗了数次。一时间,拉萨城内,充满了紧张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