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历史小说>南明靖江王> 第五百八十一章 官场(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八十一章 官场(四)(2 / 2)

苏观生,字宇霖,莞城(东莞)人。此人科举不顺,大器晚成,三十岁才考上生员。虽然科举蹉跎,却有一副硬骨,人送外号“三不要老爷”。那一年,他任无极知县,为百姓平反冤案,得罪了上官,遭到诬陷。他说:“我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奈我何!”从此得了个外号:“三不要老爷”。

“二货”看“二货”,自然是极顺眼的,苏观生怎么看吕留良,怎么喜欢,多次夸奖吕留良是国之干城。

可惜吕探花得罪的人太多,在吏部三年一次考核外官的大计中,居然只得了个“中等”。

苏观生大怒,使人骑快马带书信给当时负责大计的吏部侍郎顾奕,说:“香山知县吕留良,若是不能列为优等,必是汝考核不公,予定要参汝一本!”

顾奕一瞅,苏老儿那“三不要”的臭脾气上来了,咱惹不起!左右不过一个小知县的考核而已,卖个面子吧。下令底下人,把吕留良由“中等”改为“优等”。

就这样,“三不要老爷”顶着重重压力硬挺吕探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挺上了知府的位置。

不知是什么人使了坏,虽然升了知府,却没能留在广东、继续跟在欣赏他的苏大学士后面混,而是被人一脚踢到北直隶河间府去了。

调走前,苏观生请吕留良吃了顿饭,语重心长地点拨道:“庄生啊,汝禀性刚烈,嫉恶如仇。只是北直隶可不比广东,不在老夫身边,凡事须得小心!为人当学着圆滑一些,方是处世之道”。

吕留良不禁感动,眼眶红了,“苏公良言,予铭记在心。只是天生这副犟脾气,怎么改也改不了。此生若能如苏公一般,被百姓加个美号,于愿足矣!”

此话挠到了苏观生的痒处,他一生最得意的便是任无极知县期间,不畏强权,平反冤案,被无极百姓起了个“三不要老爷”绰号,百姓们还为他在无极县立了块功德碑。每当遇到困难,一想到那块碑,苏大学士便恢复了无穷斗志。

听吕留良这么说,苏观生不再劝他圆滑,反而勉励道:“昔年于忠肃公曾言,‘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汝这犟脾气真要是改不了,不改也罢。只要汝行得正,坐得端,老夫定为汝之后援!”

得了“三不要老爷”的鼓励后,吕探花豪情满怀地乘船去北直隶河间府上任。

刚下船,不急着去府衙,而是化作一书生,去各县探访民情。至青县时,正巧遇到了老范家的商船队,彩旗飘飘、锣鼓喧天的热闹场面。一问,竟是伪清“八大皇商”之首介休范氏。

吕留良直气得浑身发抖。他是和清虏血战过的,当年在太湖组织义军反清,比他大四岁的侄子吕宣忠殉国,他悲愤莫名、呕血数升。为了恢复中华,多少烈士捐躯!可那介休范氏,甘为清虏走狗,贩运军事物资,出卖明军情报。一窝汉奸,到了今日,竟仍敢横行!

人一生气,火就旺;火一旺,便顾不得三七二十一。

吕留良的臭脾气一上来,立即给光武帝上疏。因为实在太气,这道疏竟然是用密折的形式上的。

朱亨嘉为了巩固皇权,建立了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及以上的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偏吕留良是个有主见的,上疏反对,认为密折鼓励臣下告密,使广大臣僚人人自危;密折内容彼此都不得而知,大臣即使被诬陷也无处申诉;若用密折越级言事,必定会引起上下猜疑,不利于政务的推行。建议取缔。

可朱亨嘉却觉得密折能增添皇权的权威和神秘感;让官员相互告密,以后便没人敢欺瞒朕;有利于下情上达。所以,这是个好东西,能让普天之下,唯朕独尊。不能取缔,得保留。

吕留良劝皇帝,没成功,一赌气,坚决不上密折。哼,如果每个四品及以上官员,都和予一样,坚决不给陛下上密折,这密折制度便也就名存实亡了!

不过,这密折却有一宗好处,速度快,可以直递君前。

这一次,吕留良被老范家的嚣张激怒了,为了尽快收拾他们,第一次使用了密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