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历史小说>南明靖江王> 第五百三十九章 三京(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三十九章 三京(四)(2 / 2)

他请顾景星给曹玺写封劝降信,顾景星欣然同意,一挥而就。

“姊婿曹兄台鉴:江南一别,竟十余年矣。北地苦寒,人心更冷。闻兄不得已降虏,编为旗人阿哈。呜呼!兄乃名将曹公彬之后、大明沈阳中卫指挥使曹公锡远之孙,金钱鼠尾,何面目见祖宗于九泉?名列奴籍,更为天下笑!每念及此,弟不禁泪下。今我大明光武皇帝陛下,雄才伟略,北伐中原,志在恢复。凡我汉人,莫不投效。如弟草芥之能,亦蒙恩擢。兄盖世之才、雅量高致,何不效鸿鹄以南飞,必得重用。夫良禽择木而栖,智者不立危墙之下。建功立业,拥旄万里,此其时也。百年之后,史册誉之,何其壮哉!何去何从,敬请思之。天高海阔,千万自爱。弟景星肃拜”。

辽阳曹府,曹玺偷偷拿此信给曹振彦看,父子俩相对唏嘘。

曹振彦流泪对曹玺说:“痴儿,经历了戊子之变,汝以为吾父子还有退路吗?”

戊子之变,是曹振彦和曹玺心中永远的痛,也是永远洗刷不掉的残污。

那一年,俩父子随阿济格征讨姜镶,攻下大同城,立了大功,正开心着,阿济格令他俩屠尽降卒和大同百姓。战场上刀枪血刃地杀戮,不觉得内疚,可要屠杀五万多赤手空拳的降卒和七八万手无寸铁的百姓,父子俩不想做。不做,便死,只能屠城。一想到那一日,五万降卒跪地求饶,大同城内血流成河的情景,曹振彦和曹玺便痛苦万分。

后来,曹振彦的玄孙曹雪芹曾说自己这两位祖宗,为此事,抱恨终生,惴惴不安。

确实,大同之屠太惨了!

“戊子之变,谁非赤子,误陷汤火,哀此下民,肝脑涂地。是非莫辩、玉石俱焚,盖以楚猿祸林、城火殃鱼,此亦理与势之所必至者,睇此芜城,比于吴宫晋室,鞠为茂草,为孤鬼之场者,五阅春秋。哲人以黍离之悲,彷徨不忍释者。”

不过也正因为曹振彦、曹玺父子在这次大屠杀中,双手沾满了无辜百姓的鲜血。他俩才获得了满洲权贵的信任,能杀尼堪的包衣,才是好包衣。

“儿明白了,这就把使者打发走”,曹玺叹了口气,将顾景星的信付之一炬。

“老爷,弘文院大学士陈之遴求见”,下人禀报。

??

“哎呀,陈公,您有事,召我等过府便是,怎么亲自来了?”

曹振彦对陈之遴很客气,毕竟是堂堂大学士、南党首领,虽然失势了,地位也比自己高得多。

“曹兄,你我是何等交情?何须虚礼。予此来是劝您归明的”,陈之遴直入正题。

“哎,吾亦想归明,奈何经历了戊子之变,回不了头了呀”,曹振彦叹道。

“兄谬矣!您屠的城有李成栋多吗?李成栋一归明,即被封侯,何曾追究过屠城之事?况且,当年之事,您是奉阿济格之命行事,如今连阿济格之子傅勒赫都归了明,您又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一言惊醒梦中人,陈之遴寥寥数语,便说动了曹振彦、曹玺父子。

夜晚,曹振彦、曹玺打开平夷、广顺二门,放明军进城。

明军精锐一入城,守军立即溃乱,全城土崩瓦解。

乌库礼、佛尼勒惨死在乱军中,邓光明被明军所擒后,枭首示众。

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城里的百姓,不论满汉,皆启扉张炬以待,妇女亦盛饰迎门,甘为明军向导。

汉人喜迎王师,这是自然。但连旗人也恭迎王师,则有些不可思议。盖王朝末世,大多如此。这些旗民不愿与清廷共存亡,只想保住家人性命,又听说明军中有傅勒赫、谭布、岳尔多等满洲兵将,抵抗的意志便更弱了。欢迎明军,未必真心,只为保命耳。

清廷的东京:辽阳,被明军拿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