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历史小说>南明靖江王> 第五百零六章 甘肃(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零六章 甘肃(三)(1 / 2)

大明朝时,甘肃除了汉族外,还生活着回、藏、蒙、满、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撒拉、土、裕固等众多民族。尤以汉、回两族最多,藏族、东乡族亦不少。其中东乡、撒拉、裕固、保安等族跟回族宗教信仰相似,被统称为回部。其实维吾尔、哈萨克亦属于逊尼派***,维吾尔部被称为“缠回”。

据说这些回部是成吉思汗从欧洲带回的部下后裔。元朝时,民分四等,他们属于第二等,地位仅次于蒙古人,日子很好过。

大明太祖高皇帝打下江山后,汉蒙回一律平等。在甘肃推行里甲制度,不过和内地不同,甘肃的里长、甲首,基本上都是世袭大族垄断,对回部百姓横征暴敛。大明朝征一分税,回部上层便敢征两分、三分,“赋税无准则,土地无清册”。这些土豪凶得很,采用地租、徭役、高利贷等手段榨取回民,私设公堂,“揭背花”、“钉指甲”、“夹楔子”、“拔断筋”、“砸骨拐”等催租逼债的酷刑多如牛毛。有些土豪家中大梁,因经常吊打百姓,竟磨出了深槽。

还好,高皇帝是穷苦人出身,征的正税并不高。土豪们私下征的税虽然远高于国税,回部百姓们挣扎着还能活。满清占了甘肃后,回部的百姓才真正是民不聊生。

清廷对回部征的税,一点也不比大明朝少,而且还衅意挑起民族矛盾,“以汉制回”、“护汉抑回”。只要汉族与回族发生了冲突,必“袒护”汉族、打压回族。久而久之,汉回矛盾越来越大。清廷暗自欢喜,这些尼堪和回回打来打去,我大清在甘肃的统治便稳如泰山了。

清廷和回部上层的残酷掠夺,商路的断绝,民族冲突频发,让回部下层百姓生存越来越艰难。

顺治五年(1648年),因为不满清廷的“剃发令”,甘肃回族将领米喇印、丁国栋等发动了反清大起义,连克甘州、凉州、肃州,斩杀清甘肃巡抚张文衡、总兵刘良臣等。为了争取汉族的支持,他们还以恢复明朝为号召,拥立了延长王朱识锛。一时间,“临洮、兰、岷、洮、河诸回皆叛应,连陷郡邑”,还联合维吾尔族哈密巴拜汗之子土伦泰。声势浩大,蔓延甘肃、陕西、哈密、吐鲁番各地。

张勇、刘芳名、马宁、赵光瑞、陈万略等“河西名将”,正是靠镇压这场起义出的名。

按说马宁所属的宁夏马氏亦是回族,不过马氏与米氏、丁氏素有矛盾,所以镇压义军竟不手软。起义结束后,马氏成了宁夏、甘肃回部的第一豪族,其次是穆氏,然后才是苏氏、田氏等族。

??

湟水源于青海包呼图山,在甘肃境内流入黄河,是青海的母亲河,也是甘肃的重要河流,河的两岸生活着大量的回部百姓。

西宁马氏的首领马啸正在帐中想着心事。他们家世袭的西宁卫千户,不管大明还是大清都认。此次他本不想来与明军交战,可那清廷巡按莫洛却说,明军在广西、云南改土归流,若占了西宁,准没他老马家的好,若肯助大清守住湟水,便授为西宁卫指挥使。一番威胁利诱下,便带着一千五百名马家军来了。

是的,马家军,他的部下一大半都姓马,彼此之间还联着姻,水泼不进的独立势力。除了马氏,其他回部世家也出了兵。这一万清军中,回兵占了近一半。

“千户,宁夏马氏来人了”,马啸正想着心事,部下来报。

宁夏马氏与西宁马氏是同族,一笔写不出两个马。

“哦,让使者进来吧”,马啸淡淡地说。

使者一进帐,便觉着眼熟,“咦?汝不是马宁的从弟马安吗?”

“兄长好眼力,正是小弟。从兄让小弟带封信给您,请您倒戈一击,助明攻清”。

马啸眉头一皱:“大清待汝兄不薄,他怎可相信那些汉人的话,弃清降明?”

马安不慌不忙,“从兄说我回部势力小,夹在明清两股势力间,只能择强者而附之。如今明强清弱,自当助明反清”。

“吾听说那光武皇帝在广西、云南一带改土归流,只怕让明军进了甘肃,西宁便不姓马喽!”

“哈哈哈,兄长多虑了”,马安朗声大笑,“大明进入宁夏三卫后,我宁夏马氏还是那个宁夏马氏,官照当、马照跑、租税照收。西宁归明后,自然参照宁夏例,您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汝是说吾归明后,西宁还能依旧姓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