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西北,荒凉,茫茫的戈壁沙漠。然而,《史记》却偏偏说,“陇右熟,天下足”。六盘山南段别名陇山,陇山以西即陇右,指的是天下闻名的甘州。
这地方又名张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富裕!黑河贯穿全境,形成荒漠绿洲,土地肥沃、林茂粮丰、瓜果飘香。险峻!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雪山、草原、碧水、沙漠,既有南国风韵,又有塞上风情。真正是“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当江南”!
不光富裕、险峻,地理位置还重要,位于古丝绸之路的咽喉。古代的商队从长安出发,穿越河西走廊,到敦煌后分为两道,北道出玉门关,南道出阳关。来来往往的商队,让甘州愈发的富。可惜,久经战乱,商路早已断了。
因为是河西的政治、经济中心,太祖高皇帝在此设陕西行都指挥使司,掌军政之权。
甘州城内偏西南处的原大明肃王府(后迁至兰州),很大,占地一千多亩。清甘州知府衙门,正在搬迁,给巡抚衙门腾地方。
清甘肃巡抚刘斗,被明军赶到这里来了。他原驻陕西临洮府兰州,清依明制,兰州隶属临洮府,卫属陕西行都司,甘肃巡抚驻兰州。
大明攻下了陕西全境,刘巡抚自然不敢在兰州待着,逃到甘州,做起了名副其实的甘肃巡抚。
看着搬来搬去、闹哄哄的巡抚衙门,刘斗叹了口气,自己费了那么大劲,好不容易才钻营成封疆大吏,巡抚甘肃。没想到竟成了丧家之犬,入了这火坑,搞不好小命便没了!
他本是直隶清苑县人,因为降清早,入了正白旗汉军。一无资历,二无人脉,想在一堆汉奸中脱颖而出,成为封疆大吏,谈何容易。首先得拍马屁,见人便笑嘻嘻,尤其是见了满洲大爷,更得掘着屁股弯起腰才成。
问题是会拍马屁的汉奸多了去了,你拍人家也拍,所以光拍马不行,还得有特长。刘斗年少时学习过满州文字,善翻译,能得其精义。懂满汉两种文字的汉官,在当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立即被授为兵部启心郎,既而擢宗人府、国史院学士,教习诸王世子。给满洲诸王的世子当老师,自然不愁没前途,得了这甘肃巡抚一职。
其实历史上这一任的甘肃巡抚并不是他,而是“佟半朝”家族的佟延年。可这个时空,老佟家出了个叫佟养甲的叛逆,投降伪明光武帝后,被封辽东总督,帮着明军杀满人、占辽东,十分卖力。连累着顺治帝对老佟家不放心,不敢让他们担任督抚一级的高官,将佟养量、佟延年等都安排在京,担任文官。
“抚台,有人给您送了张名贴”,正烦着,心腹来报。
刘斗一瞅名贴,是自己的好友李渔写的,“渔顿首:人间至妙,莫过昆曲。弟已至,愿与兄同品。李渔顿首。清苑刘斗”。
一见这名贴,刘斗乐了,“何以解忧,唯有昆曲。李渔贤弟,愚兄正烦着,汝来得好,雪中送炭啊!来人,回府。请李谪凡进客堂!”
来的这位,非同小可,乃是大明朝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世称“李十郎”的李渔。此人生于南直隶如皋,籍贯浙江兰溪,据说是神仙转世,原名李仙侣,字谪凡,后改名为渔。作品很多,海了去了,什么《闲情偶寄》、《十二楼》、《连城壁》、《怜香伴》、《风筝误》等等,不过后世之人大多只记得《***》。
一开始,他也是以仕途腾达为人生目标的,崇祯十二年(1639年),赴杭州乡试,自负才高,竟名落孙山。于是,发牢骚,写道:“才亦犹人命不遭,词场还我旧时豪。携琴野外投知已,走马街前让俊髦。酒少更宜赊痛饮,愤多姑缓读《离骚》。姓名千古刘蕡在,比拟登科似觉高”。
那意思,考不上,我就填词作曲。还放言:“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流而异派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