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领导者
无自我之心,即是佛心。
“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这是《金刚经》中记载的须菩提与释迦牟尼的一段对话中的一句。般若,是通达真理的大智慧、妙智的意思。波罗蜜,汉语译作“到彼岸”。般若波罗蜜的意思就是能够帮助人们到达成功彼岸的大智慧。
我们经常看到佛教信众在礼佛朝拜时会做出双手合十的动作。这个动作包含两层深刻的含义:一只手代表般若,即智慧,意思是劝告众生,只有开启与生俱来的本性智慧,才能超脱成佛;另一只手代表慈悲,意思是告诉所有修持佛法的人,成佛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你帮助的人越多,愿力就越大,成就的功德也就越宏伟。也就是说,当你依靠智慧让自己成功之后,还必须常怀慈悲之心,帮助别人解脱生死。只有自度度人,自觉觉他,才是菩萨根本的情怀。
同样,领导者追求结果和成功的目的也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自己。领导者必须懂得只有帮助更多人成功,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这就是释迦牟尼所说的“无我之心”。做到“无我”的领导者,才是最具成就的领导者。
然而,做到“无我”并非易事。佛说众生皆有“五眼”:一凡眼,二天眼,三慧眼,四法眼,五佛眼。凡眼,是指只能够看到事物外表,却看不清事物本质的肤浅眼光。作为凡夫俗子,大多数人天生所具备的只是凡胎肉眼。比如,我们对“领导”一词的理解和认识就是如此。
“领导”一词并非中国人所创,它来自于英文单词leader。在英文中,leader的意思是带领者、指引者以及引路人。最早把“领导”一词引进中国的是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早年创立中国国民党时,在香港设立了一个管理机构,他把这个机构命名为“中国国民党领导机关”。所以,至今仍有很多人粗浅地认为,“领导”就是对指挥别人的人或职级的称谓。
在英文中,有一个与leader意思相近的单词chairman,它是chair和man的合成词。chair的意思是椅子,chairman直译成汉语就是“坐在椅子上的男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主席”。主席当然是领导者,可是领导者却绝对不是“坐在椅子上的男人”这么简单。
在许多领导者看来,指挥就是指手画脚、指指点点的“指”,呼之来、挥之去的“挥”。所以,当今领导者们留给下属最深刻的印象,可能就是“坐在椅子上指手画脚的男人”。
可是,当领导者在自以为是地指点江山时,是否考虑过以下问题:
这个坐在领导者椅子上的人是“我”吗?
企业赋予领导者岗位上的权力是给“我”的吗?
企业赋予领导者岗位上的威信是因“我”而产生的吗?
企业赋予领导者岗位上的影响力是因“我”而形成的吗?
企业赋予领导者岗位上的地位和身份是“我”吗?
如果不是,请问“我”是谁?
如果“我”不是领导者,谁是领导者?
领导者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位置、权力和岗位职责呢?
正如《心经》的第一个字--“观”所喻示的那样,领导者的眼睛不应该只观察别人,更应该学会“观照”自我,尤其应该反观自己的内心。
《心经》中的第一个字“观”和第十五个字“照”是遥相呼应的。“观”的目的是为了“照见”自我,参透本质。
领导者的自我之“观”,含义非凡,它至少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第一,观外。眼睛的功能是帮助我们看到事物,但我们看到的都是表象。领导的表象是权力、地位、形象、行为和结果,而这些都不是领导的本质。
第二,省内。人们习惯于观看别人的美丑善恶、对错黑白,却很少有人能够反观自己,尤其是内省心灵深处的真性妙慧。
领导者的本质是境界、格局、情操、品德、修养和博爱助人的胸襟,而这些恰恰是很多领导者不太在意的。佛说:“身体是灵魂居住的房子。”可惜的是,大多数人都过多地注重于“房子”,却很少有人注重居住在“房子”里的心灵。
自我,权力型领导者的心智模式
很多领导者都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希望别人把自己当成领导。一旦某位下属发表对自己不尊重的言行或提出明显的反对意见时,领导者的内心就会很受伤害。这种感觉就像病毒一样在领导者的内心不断膨胀和发酵,且随着领导者地位的持续提高,膨胀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当领导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推上以自我为中心的权力情境并产生相应的权力依赖后,他们做事时就往往会自负、武断。自负必然导致主观,武断容易导致片面。如果领导者不能客观、全面、系统地了解“现场、现事、现人”,仅凭个人主观臆想,片面、武断地作出决策,其后果可能是非常严重的。
北京天安门的内外两侧各有两个用汉白玉雕刻出来的华表,华表的柱身上各雕有一条盘踞的巨龙。在封建社会,龙是天子的象征,代表着皇帝不可一世、不容置疑、不可挑战的权力。如果你注意观察的话,你会看到在华表的顶端还分别雕刻了两只形态各异的动物,它们叫犼 £是古人杜撰出来的假想兽,是专门吃龙的。蹲在天安门内的两只犼的名字是“望君出”,它的寓意在于警醒皇帝:虽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是,拥有绝对权力的皇帝更应该懂得权力背后的责任。拥有绝对权力的人,更应该时刻保持一种对权力和责任的敬畏之心。
当一个人位极天子时,他必须了解,他作的任何一项决策,哪怕只是一句普通的常谈,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慎重思考和反复斟酌。否则,很有可能会给整个国家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一个领导者要想作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必须充分了解事情的真相,客观、全面地掌握真实、及时和全面、系统的信息。所以,犼告诫皇帝,不应该整天坐在龙椅上,只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想作出决策。天子必须经常走出皇宫,深入民间了解疾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才有可能成为万世顶礼的英君明主。
天安门外的华表顶端端坐的犼叫“盼君归”。“盼君归”的含义是提醒和警示皇帝,在巡视天下时不要迷恋于外臣的献媚,也不要沉溺于江河湖色、温柔之乡而流连忘返。在了解和掌握了真实的民情之后,应牢记自己身为人主的职责,尽快回到皇宫,作出正确的决策和合理的筹划。否则,作为龙的天敌,犼就会在天子失职时做出对天子不利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