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都市小说>领导的真功夫> 第10章 对特殊员工的领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章 对特殊员工的领导(2 / 2)

对于大牌员工,能安就宽容,不安便禁止。最好能够及早建立共识:大家都应该好好表现,不要过分耍大牌,引起大家的不安。禁止的时候,先迂回后直接,必要时可以家庭访问,让他的家人帮助制止他。耍大牌也是一种不安,把不安的根本原因找出来消除掉,遏制耍大牌现象的发生。不安的原因,直接询问很不容易找到答案,因为耍大牌的人,往往认为理应如此,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所以最好是旁敲侧击,用心体会,才容易找出根源。

我们已经说过,领导者对待被领导者,应该一视同仁,但由于被领导者的个别差异,实际上很不容易一视同仁。所以,在耍大牌方面,也有不一样的评价比较合理。彼此所宽容的限度并不相同,才算是合理的不公平。大家心里有数,只要合理而不过分,程度上有一些差别,大家应该可以接受。若是大家不能接受,表示领导拿捏的分寸有问题,最好加以调整,以求合理,其要点如表10.3

(插入表10.3)。

不论是非,只知道唯命是从的人,久而久之自然成为听命的奴才。平日也很得领导的欢心,被视为心腹,一旦有事,才发现根本不可靠。由于日久不动脑筋,已经丧失思考力和应变力。

奴才多半是领导自己养成的,在领导的过程中,过分严肃或者显得刚愎自用,下属起先装成奴才以求适应,日久养成习惯,成为典型的奴才,而且很难回到原来的状态。

领导者如果一开始便讲求合理,接纳下属“站在不要顺的立场来顺”,便不容易制造奴才。万一不幸出现,也要及时劝导,不需要唯唯诺诺,应该自己施展创造力。

对于奴才,必须具有挽救他的心态,把他救回来,功德无量。挽救的方法,最好是尽量提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或者送他去接受培训,把他充实起来。

一般来说,领导都很讨厌下属有话直说或者有话实说。下属刚开始也许摸不清楚,钉子碰多了以后,守本分的也就噤若寒蝉,干脆什么都不说。而那些投机分子,却能抓住领导这种个性,不是巧言令色、献媚讨好,便是唯唯诺诺,什么都好。结果弄得领导有目不明,有耳不闻,渐渐地为这一群奴才所包围,不明真相,以致做出错误的决策,害惨了自己。

被领导者当然不应该毫无顾虑地有话直说或者有话实说,因为如此一来,根本就是心目中没有领导的存在。这种不尊重伦理的表现,被领导视为叛逆而不受喜欢、不受照顾,也是理所当然。所以,领导者固然不要制造奴才,而被领导者也不应该把自己造成叛逆分子,其要点如表10.4。

(插入表10.4)

大牌、奴才都要预先加以防止,这是领导者应该时刻关注的。一旦形成,就要赶快劝导,设法改变,以免日久成为沉疴,积重难返。

减少“呆人”,开除“废人”

呆人和废人,原来既不呆也不废,否则也不会把这种人请进来。但是,就算是组织把这些人弄呆了、搞废了,居于自作自受的道理,这些人也应该自己负责。我们的对策,是减少呆人,开除废人。

呆料是人为的,呆人同样是人为的。进来时原本不呆,忽然变成呆人,这是什么人的责任?员工不长进固然有问题,领导也有问题。为什么不能保证员工与组织同步成长?为什么凭空造成人力的差距?为什么把原本不呆的人,居然用呆了?

员工跟不上组织,就造成难以负荷的沉重包袱。减少呆人,必须及早注重对员工的训练。不要只顾业绩,把员工的时间和精力都压榨光了,否则脑筋空洞化,乃是必然的趋势,多输出少投入的结果,不呆也会变呆。

减少呆人,并不是发现呆人便予以淘汰,那样会制造很多困扰。提早重视训练,才是最佳途径。发觉某些人迟早会变成呆人,不妨及早提醒,实在不合适的人,可以考虑转行,因为在这一行的呆人,换一行可能并不呆。关心不同情况的员工,给予合理的辅导,必然可以减少呆人。

领导者必须充分了解,在这样的团队中工作,是不是容易变呆,或者是不是团队中的某些员工,比较容易变呆。为了安人,有时候不方便明说,但应该暗地里加强辅导,以求有效防止。一般来说,过分刻板化的工作,千篇一律,很少需要动脑筋,特别容易变呆。于是,适度的轮调,或者加强动脑方面的训练,应该及早安排。利润较高,财力较粗的组织,可以考虑在这些部门多增加一些员工,然后轮流接受各种训练,以培养人才。凡人都是父母生的,由于工作的需要,把人家用呆了,领导者应该有愧于心而及早避免。否则一旦呆人成灾,还不是要自作自受,而悔之已晚,其要点如表10.5。

(插入表10.5)

中国式管理,并非不可以开除员工,只是重视人性,尽量先礼后兵;到了忍无可忍,就应该壮士断腕。开除的时候,仍然一本好聚好散的初衷,不必令人过分没有面子而产生怨恨,留下将来再见面的情分,不必决裂到以后见面就会仇人眼红的地步,对组织、对个人,都十分重要。抱着“孔明挥泪斩马谡”的心情,不是“除之而后快”,而是“自己没带好,实在很歉疚”。把挽救无效的废人,用“不知如何产生”的名单,由人事评议委员会来依法审议,这时候还要替他说几句好话,因为这些话终究会传到当事人的耳里,至少让他好过一点,然后不记名投票,通过后予以开除,再以不具理由的方式,通知他办理离职。如果他坚持公开理由,最好劝他为自己留些余地,将来比较好做人。相信他会体谅大家的好意,默默离开,以“无缘无故被迫走”为借口,到别处去谋求新职。

员工离职以后,不要再到处说他的坏话。有人打听,尽力隐恶扬善,以免阻断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机会。听到离职员工以“排除异己”为借口,也不必太介意,大可一笑置之,反而不会引起外界的猜疑。若是严词驳斥,费力辩解,很可能给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愈描愈黑。当然,真正涉及诽谤时,可以诉之以法,以昭公信。

把“血浓于水”和“壮士断腕”合在一起想,不难找出“留用”与“开除”的平衡点。站在一家人的立场,能不开除当然不要叫人走路,实在不得已,也应该做到仁尽义至的地步,以安员工,其要点如表10.6。

(插入表10.6)

员工在没有进入组织之前,原本没有一些不良的习性,否则也不会被请进来。进来之后才产生这些不良的习性,领导者是不是应该自省一下?领导者居于良心和爱心,必须尽力挽救他们,不应该用过就弃之如敝屣,令人心寒,也影响士气。如果实在不能拯救,便要当机立断,否则后患无穷。

思考

1.有哪些常见的特殊员工?

2.为什么要礼待班底?

3.什么是奇才?

4.如何善用奇才?

5.为什么会产生大牌?

6.什么样的人称为奴才?

7.如何挽救奴才?

8.呆人和废人有什么差异?

9.如何减少呆人?

10.怎样去除废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