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都市小说>领导的真功夫> 第9章 领导的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 领导的权(2 / 2)

诸葛孔明倡导法治,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他经常不计小过,让下属获得翻然悔悟、改过从善的机会。他并不是忽视刑罚的功能,而是适度的宽容。当然,这种宽容是有限度的,超越限度的人,无论如何要接受法律的制裁。领导者最好明白刑罚是不得已的手段,绝对不能流于残酷,令人断然求去,有人才也不能用。

使用刑罚,必须以仁爱为出发点,使被处罚的下属,不认为领导者处置不公,却能够自己承认罪有应得,才算是贤明的领导者。曾国藩是著名的儒将,对待下属有如慈母一样的爱护,但是最反对宽容溺爱,因此主张严格管教,以免败坏人才,也败坏事业。可见,宽容固然是必要的,而严管也是应该的。如何寻找平衡点,全凭个人的智慧了。

中国人很重视时位的配合,时即各方面配合起来的时机,位即各方面配合起来的关系。领导的时候,看时机而变动,看关系而调整。领导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的配合,离开时空,谈不上领导,也看不出好坏,如表9.3。

(插入表9.3)

时的中间有势,是造成时的机缘。我们常说:“时机好,而情势不利。”或者说:“时机不好,情势很有利。”时机是他力,只能等待,不能创造;情势是自力,可以把握,也可以创造。领导者创造自动自发的气氛,便是领导的有利情势。时机合适,也可以下达命令。

时不能离开位,情境配合,时位要整体考虑。看准机缘,创造关系,把握时机,才是领导的最佳配合。领导是否圆通,完全看领导能不能注意到“时”、“位”的配合,如果配合得宜,效应必佳,否则便应该及时调整。

时间和空间这两大因素,是领导时改变形态的主要权衡条件。当事业开创发展之际,各种人才都可以破格录用。但是心腹班底,仍以小心谨慎的为宜。事业已达相当规模,不宜先行扩大,以守成为宜。这时候用人必须更加小心,以循规蹈矩的为可靠。领导者的用人态度,随着时空的变化有所不同,若能适时调整,必能合理应变。

在宾客面前,领导者表现得特别礼贤下士,宾客离去后,下属就应该特别谦恭有礼,以免遭受领导的指责。到他人处做客,领导者表现得十分有魄力,回来后也要对随行下属有一些激励。凡此种种,看起来好像相当虚伪,彼此捧来压去,实际上也是时空配合的一些调整,目的在求心理上的平衡,无可厚非。

应该强制的时候,不妨强制执行;可以让下属自动自发的时候,尽量放手。有必要禁止的事项,及时予以禁止;可以宽容的,尽量宽恕容纳。领导的时候,看时机而变动,看关系而调整,时位配合得宜,才能达到最佳的领导境界。

刚柔与长短的互补

领导者不能不说话,却不可以乱开口。人、事、时、位都正确,还要有效应,这种话才可以说,说出来才有效,才不会闯祸,增加自己的麻烦。

中国人不习惯随便讲话,愈不轻易开口的人,大家愈重视他的意见,现在很少有人体会到这一个道理。言不能收效,就要暂时沉默。有时候不说话比说话更有沟通的效果。有言有默,要适当调节。知言不知默,是时代病。

言要适题、适时、适法。言不对题,听的人莫名其妙;不适时,容易引起误会;不适法,大家就不愿意接纳。

说话时,要注意听者和自己的差距。领导者千万不要认为自己了解下属,以免造成误解。小心一些,多听听下属的意见,才能更为了解。

领导时有言也有默,唯有知默才真正知言,如表9.4。

(插入表9.4)

领导者的苦恼,一方面在被领导者有话不说,闷在心里头,既摸不清他真正的看法,又拿他没办法。另一方面则是被领导者没有话也乱说,而且说个不停,不但令人厌烦,而且浪费时间。被领导者的言默之道,对领导者而言,事实上也十分重要,影响领导的成败。为求减少这方面的苦恼,领导者最好先检讨一下自己的言默之道,是不是合理?能不能受到下属的欢迎?合理调整自己的言默之道,才能够改善下属的回应方式。领导者秉持“时不对,人对,不必说;时对,人对,而地不对,不能说;人不对,不必看时地,就是不说”的原则,下属逐渐有所体会和认知,自然也能够把时、地、人放在心中,有说有不说,养成合理的言默习惯。

人有刚性的,也有个性稍柔或甚柔的。下属之中,有能力很强,也有稍差或甚差的;有专才,也有通才。分工时要注意彼此的互补,以求长短配合,刚柔互济。配合得宜,两蒙其利,否则彼此伤害,如表9.5。

(插入表9.5)

例如,指派两个人参与商业谈判,最好不要都找喜欢讲话的人,也不要都找不喜欢讲话的人,应该组合一个喜欢说话,另一个很细心但不喜欢讲话的人。一个讲一个听,有意见立即提示,让那位喜欢讲的人再做整合,比较不容易漏掉要点。或者两个人一个讲客家话,一个讲闽南话,随时可以应变,使对方觉得我们很有诚意。

领导者怎么知道谁长谁短呢?这要靠平日多了解下属。平日多接触,明白长处与缺失,逐渐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判断并无错误。用比较不要紧,比较不急迫的事情来试,当然比较安全。平时多测试,配合起来才会恰到好处。

领导者对于人才的运用,好像艺术家对于色彩的调配,只要得宜,都能成为佳作。被领导者应该对同仁之间的互补有正确的认知,不可以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而不屑与同仁合作。特别是出身名校,追随名师,而且所学甚有专长的人,更需要体会和认知红花也要有绿叶陪衬的道理。保持谦虚的心情,在领导合理的安排下,与其他同仁同舟共济,彼此互补,不辜负领导的一番苦心。长与短互补,长有长的好处,短也有短的好处,岂非皆大欢喜?刚柔并济,双方的好处都能够顺利展现,当然也是配合得宜。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必须在这一方面培养良好的共识,被领导者信任领导者的安排,也乐于和同仁合作。

应该说的话,一句不可少;不应该说的话,一句也不宜多。言默的调节,时位的配合,以及长短的互补,无不因实际情况而有所变化。所谓情境领导,便是顺乎情境而持经达权。

思考

1.为什么领导需要权宜应变?

2.为什么下属大多认为领导没有原则?

3.你认为你的领导有没有原则?为什么?

4.什么叫做领导行为的连续区?

5.为什么需要把握宽容或禁止的界限?

6.为什么表现良好,就难免耍大牌?

7.领导需要配合时空而变化的原因何在?

8.为什么知默而后知言?

9.怎样才能够彼此配合共展长才?

10.为什么红花也需要绿叶陪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