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把普通的弩,其造价少说在三千钱。若是神臂弩,造价怕不要万钱以上。
正是因为便宜,战乱频繁的欧洲人才会大量地造火器。正是因为造的量大,才会不停地开发火器的性能,不停地突破火器的极限。
就像钢铁的用途远远超过铜,就是因为铁比铜便宜,所以人类对铁的性能研发上的投入,远远超过其他任何金属。
这支五百人的种花军大队携带种花枪,除了执行战斗任务之外,他们还需要收集步枪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在战场上的优点和弊端。
赵玗给金工坊提出的要求就是:只有一线战士的需求,才是真正的需求,一切设计要以满足一线战士的需求为最高宗旨。
三大队骑兵从苇泽县出发,呈倒三角形向西挺进到太原城附近,然后一路南下。
经过赵玗的大预言术,赵德钧父子现在应该出现在潞州附近。
历史上,赵德钧和赵延寿在这一战之后,逃亡到潞州附近被契丹人截获,然后投降了契丹人。
赵玗给这三个大队下达的任务,就是要在契丹人截获赵德钧和赵延寿之前,将此二人拿下。
三支大队一路急行,一点都没耽搁。
奇怪的是在太原周围,这片多方交战的角力场中,种花军竟然来去自如,没有任何人跟他们交锋。
不过说来也是,不论是唐军还是契丹人,都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盟友。至于石敬瑭,现在是契丹人的附庸,也把赵玗当成自己的盟友。
看到威塞军的人进入了战场,大家只以为他们是来抓俘虏的。
毕竟赵玗喜欢抓俘虏,那是天下皆知的癖好。
赵德钧和赵延寿父子刚刚大败,四万人死伤一万人,他们父子领了不到一万人逃出战场,剩下的将近两万人,就这么被活生生地打散。如果能把这两万人当成俘虏抓回去,说不得野狐岭的铁路工期进度还能往前再赶一赶。
种花军一路之上也确实在打听赵氏父子残兵的取向,不过他们并没有急着收拢残兵,而是告诉他们,现在去苇泽关投靠威塞军,可以给他们分土地,分住房。但如果随后他们被抓去威塞军的话,就必须先当三年奴隶才行。
这些逃兵中有一半人来自幽州,对赵玗在武州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自然知道其中的道理。
而赵延寿带来的士兵压根就没听说过赵玗。那时候信息传递不发达,一些偏远地方的人甚至连改朝换代都不知道,照样按部就班地交租税,服徭役。
于是这些逃兵又分成了两部分。赵德钧带来的人在种花军的指引下,向着娘子关逃去。而赵延寿带来的兵,大多数都是洛阳附近的人,自然是朝着潞州跑去,想回到李从珂的身边。
种花军的人一路追,一路打听,在逃兵的指引下,他们距离赵氏父子越来越近。等快到潞州的时候,突然没了赵氏父子的消息。
他们把赵德钧和赵延寿跟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