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和风细雨,又有雷霆手段,在威塞军的地盘上,所有人明面上都服服帖帖,不敢有任何的小动作。
王朴骄傲地宣布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在任何一个时代,能把社会治理到这个程度,已经堪称盛世,值得在史书上写下重重一笔,被万事传颂。
可是赵玗却是皱着眉头,语重心长地说道:“思想还是要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伟人的话是那么地正确,赵玗直接照搬来用。
王朴有些小受伤。纵观华夏三千年历史,能比得上自己这番作为的,有几个人?怎么到了赵玗这里,反倒有一种不及格的感觉。
赵玗抓住一切机会推销自己的理想,说道:“我心目中的国家,不仅仅是这个样子,要比现在还要强大得多。咱们不急,慢慢来。随后我会把我心中的国家写出来,到时候咱们再一起探讨。
不过现在,有一件更紧急的事情需要着手准备了。”
“什么事?”
能被赵玗称之为紧急的事,那一定是天大的事。天大的事,就是要换天子的事。
赵玗说道:“石敬瑭跟契丹人已经结好了盟约,现在契丹人移动到了云州附近,战争一触即发。”
李兴说道:“契丹人既然要从云州南下,那么必然会在太原和石敬瑭会兵。李从珂接到消息,也会顺着泽潞北上,抵达太原城下。咱们也要早做防备,防止契丹人从朔州东来,或从野狐岭南下,威胁到咱们的安全。”
李兴的分析和建议中规中矩,基本预测到了战争的发展,以及必要的应对措施。
但是,这些远远不够。
赵玗摇了摇头,说道:“李志友说得没错,但是我们还将面临一个更大的机遇。”
是的,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在赵玗眼中不是危险,而是机遇,一个天大的机遇。
“我将要说的,或许你们会疑惑,会不理解。不要问原因,你们一定要相信我。”赵玗顿了顿,接着说道:“李从珂的朝廷会先下一道诏书,把石敬瑭调到别处当节度使。”
“潞王这不是,这不是逼着人反么!”杜陶有些着急。
银枪军跟李从珂有些交情,在他们眼中,李从珂是自己人,石敬瑭是敌人。大头兵们都是这样,认亲不认理。
赵玗继续说道:“没错,李从珂已经糊涂了,不再是以前的那个潞王,那个李将军,他早已成了一个十足的昏君。诏书到达太原之时,就是石敬瑭起兵造反之日。”
王朴问道:“契丹人会何时出动?难不成他们也能预料到李从珂会下这样一道诏书?”
大家已经见识过赵玗的大预言术,只把这番话当成赵玗的又一次预言。
赵玗说道:“契丹人预料不到。石敬瑭起兵后,李从珂会派张敬达率军围剿。这时,石敬瑭才会向契丹请求援军,自己固守太原城。”
李兴道:“张敬达能征善战,论军功不在石敬瑭之下。作用天下兵马,剿灭石敬瑭应该不难吧。”
很巧合的是,张敬达跟他们,也曾经一起战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