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历史小说>宋代风流> 文韬武略属岳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文韬武略属岳飞(2 / 2)

当时,金国人扣住宋徽宗宋钦宗不放,有着相当重要的政治原因。

赵构称帝以后,金人就曾经考虑将宋徽宗放回去,用以削弱赵构的影响。

后来一直存在着一种可能,就是金人以武力扶植一个宋钦宗嫡系的傀儡皇帝,这位傀儡皇帝具有赵宋帝国先天的大宗正统地位,将使南宋政权相当难堪、被动,甚至对其存在的合法性都可能形成挑战。

当时,部分地为了对抗这种可能,赵构从太祖赵匡胤一系挑选了两位皇室子孙,过继到自己名下,但还没有确定究竟由哪一位继承皇位。

岳飞的提议,从抗金斗争的现实出发,显然是好意。

但是,这种好意是否能被皇帝愉快地接受,却大成疑问。

岳飞的做法,显然在政治上是不可取的。

这位天才的军事统帅,富有军事上的洞察力,在政治上却表现出了十足的幼稚。

事实上,当皇帝想要岳飞死时,岳飞到底是不是想要谋反之类的争论就已经变得并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岳飞必须死。

诚如宰相秦桧所说,这些罪名是否成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乃上意也”——这是皇帝的意思。

在秦桧们提供给皇帝的岳飞罪证里,有几条相当骇人听闻。

其一,他们告诉皇帝,淮西战败之后,岳飞曾经当众骂道:国家了不得了,皇帝又不修德。这句话,今天听不出什么了不得的意思,然而,放在当时,已经足可以让一个人家破人亡了。

其二,朱仙镇班师之后,岳飞和他的主要助手张宪,曾经当着不少人的面,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岳飞问张宪:天下事该怎么办?

张宪回答说:就看您想怎么办。

其三,据说,岳飞曾经说,自己与太祖赵匡胤都是30岁左右就当上了节度使。

当时,这样三句话连起来,的确可以要了岳飞的命了。

至于说这些话的前因后果,上下联系,则没有人愿意考证。

至少,第三句就有问题。岳飞是32岁做的节度使,他当时的原话是:32岁建节,自古少有。这顶多是一句飘飘然的自鸣得意而已,居然被演变成了胸怀异志的弥天大罪。

绍兴十一年十月,岳飞被正式逮捕入狱。岳飞拒绝自救。他说:“上苍有眼,就不会陷忠臣于不义。否则,能往哪里逃呢?”

宋太祖赵匡胤曾经立过一个誓约,禁止杀大臣和上书言事的人。因此,有宋一代的确很少杀大臣。

一般来说,流放到岭南炎荒之地,就是今天的广东、海南地区,已经算是最重的惩罚了。

没想到,一件“莫须有”的罪名,竟然愣是被秦桧及其属下们问成了“大逆不道”之罪。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皇帝批准赐岳飞死,并将判徒刑2年的岳云,亲手改判为处死。

史书记载说,判决公布后,“天下冤之”,众多士民为之泪下。

据说,行刑当日,即宋高宗绍兴十一年,阴历大年除夕,杭州城凄风苦雨,整日不绝。

尾声

岳飞死后,南宋帝国在东南一隅继续存在了138年。

附带:满江红

【宋】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