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首先,公司的创始人、合伙人会有这个机会,其次,大多数公司上市以前都会把部分股份配置给那些共同创业与企业一同发展起来的元老级人物,也就是核心中高层管理者们。这些人是怎么得到跟老板一起翻身的机会的?是在过去的创业与发展中,他们付出了自己的忠诚,创造了价值。
员工与企业之间就像是一场恋爱,也是一种合作,最好的结果是双赢,因此,一个聪明的员工一定要学会跟企业双赢。个人的付出推动企业的发展,反过来,企业的平台也可以成就个人的发展。
反之,如果是双输,一定是员工输得更惨。因为对企业而言,一个员工不合适,最多是裁掉,造成点经济损失,影响大不到哪里去;但对于员工来说,损失的是宝贵的时间与生命,而这个影响用多少钱也弥补不回来。所以,工作一天就请记得付出一天,成长一天,双赢一天,千万不要敷衍混日子,因为你混的,恰恰是自己宝贵的生命。
1989年,杨元庆在中国科技大学取得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联想集团工作。1994年,出任联想微机事业部总经理。1995年,出任联想集团助理总裁。1996年,晋升为集团副总裁。1998年,任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联想电脑公司总经理。2000年,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联想电脑公司总裁。2001年,成为联想集团总裁兼CEO。2011年11月2日,出任联想集团董事长。
2011年,《福布斯》曾发布当年度中国上市公司CEO薪酬榜单,联想集团CEO杨元庆以7872万元年薪名列第一,成为中国上市公司第一“打工皇帝”。
从1989年毕业进入联想,杨元庆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中,联想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而随着公司的发展,杨元庆也在成长提升,职位越来越高,薪水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典型的与公司共同成长双赢的职场典范。
七千多万这个数字对很多职场新人来说可能很遥远,但只要秉承“公司成长、我也成长”的双赢信念,“打工皇帝”的奇迹不是没有可能。事实上,就算是自主创业,要赚到这个数字的年利润也是非常困难的,而一旦通过团队的力量把公司平台做大,平台上的每个个体的薪资空间也就会增大,公司越成功,个人也就越成功。
个人如何与企业一起双赢?看看下面这幅图你就会明白(见图4)。
图4雇佣军和志愿军的区别
这两个箭头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军队,一种是雇佣军,一种是志愿军,大箭头里面的小箭头是队伍中的士兵。你觉得哪种军队能够实现前进目标?毫无疑问,一定是志愿军。因为志愿军队伍里的每个小箭头都和大箭头方向保持一致,表示每个人都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而雇佣军虽然大箭头方向和志愿军一样,但队伍里的每个小箭头都和大箭头方向不一致,表示每个人都心怀鬼胎,各自为战,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形成前进的合力,反倒连方向都出现了偏差反转。
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的小米加步枪之所以能打败国民党的飞机大炮,关键就在于共产党的“打土豪,分田地”政策吸引了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心,把他们变成了自动自发的“志愿军”。
而国民党的统治与老百姓离心离德,最后不得不通过金钱和物质刺激来吸引人当兵,每次关键战役前都发银元,这样一来,国民党的军队自然像是一盘散沙的“雇佣军”。
要想和企业一起双赢,就必须把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有效对接与整合,形成“志愿军”的团队合力,这样一来,在推动了企业目标实现的同时,个人目标也必将相应得到实现。
反之,如果像雇佣军一样“身在曹营心在汉”,最后就算企业目标再远大,方向再正确,也始终无法实现目标,企业没有发展,员工个人的目标最后也只能是空想和幻想。
五多五主动,修炼老板精神
态度会决定命运,态度不同,世界从此就会不同。作为一个职业人士,向谁来学习工作的思维与态度最合适?很简单,只要看看公司里谁最投入、谁对工作最全力以赴就行。毫无疑问,这个人就是老板!
在一家顾问公司做了一段时间的研发工作后,我特别想从技术类的研发岗位转去从事市场和业务管理类岗位,我想要更全面地了解和熟悉这个行业,而不是只停留在某个点上。但当时公司里没有这个机会,我还得继续带领研发团队。但我并没有灰心,我想,如果研发团队日益成熟,并且公司业务发展壮大以后,应该还是会有机会的。
所以,我开始给自己制订了一个“提前实习”的计划,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多了解公司其他部门的业务和流程,包括阅读一些可以搜集到的业务资料、与同事探讨交流、主动为其他部门提供协助与服务,并且经常在一些公司的会议上,发表自己对于其他部门及公司发展的建议。
两年后,当机会来临时,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完全不用重新去学习和熟悉,于是理所当然地,我得到了机会。
很多普通职业人士的工作思维是“说一做一”,老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踢一脚就动一下,不踢了就不动了,只看得到自己局部内的一亩三分地。这样“说一做一”的工作方法,只能保证你做个60分的员工。
而优秀的职业人士的工作思维是“说一做三”,工作的时候他会想,除了必须要做的,还有什么是应该要做的,还有什么是可以去做的?老板让做“一”,把“一”做好的同时还把和“一”相关的“二”、“三”甚至更多都一并考虑到、准备好,他看到的是前后左右的全局。“说一做三”,就能帮助你做个80分甚至100分员工。
小明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进入一家软件企业,和他一同毕业的同班同学小李则自己开了一家电脑店。由于两人平时关系就不错,又在一个城市生活,所以经常在一起谈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一天,两人又坐在一起聊起了收入,小明一直向小李诉苦,“我都工作一年多了,工资一点都没变,真不知道老板什么时候才给我加薪,我都和部门经理提过一次了,再过几个月如果还是这么点工资,我就打算跳槽了,反正我看我们老板也不怎么顺眼。”
这时小李沉默了一下,反问小明道:“我也大致了解你的工作,你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你是一个老板,有一个员工想要加薪,可是这个员工又不想多付出、多干活,你会同意给他加薪吗?”小明想都没想,随口说道:“当然不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