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都市小说>要么适应公司,要么离开公司> 第13章 知道你为什么工作--品牌比薪水更重要(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知道你为什么工作--品牌比薪水更重要(5)(1 / 2)

其实,这六个细节并不难,难的是有心坚持。个人品牌就是从这些细节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回顾一下,你平常做到了几个?从现在开始,马上把这六个细节加入习惯养成计划吧,当处处争第一成为习惯时,你还用为个人品牌身价发愁吗?

个人品牌的成长,同样需要经历一个从小到大的积累过程。所以你应该给个人品牌设定一个成长计划,先从目前的团队开始,想一想,如何先在目前的团队里做到最优秀,争取到最多的第一,然后从团队到分公司到集团再到整个行业,先成为一个行业的明星,最终,甚至可以实现跨行业的发展。

2007年我刚刚开始从事商业培训与演讲,因为是新人,个人品牌还没有什么影响力,所以没有人主动找我讲课,所获得的每个培训演讲机会,都需要经过主动推广与反复沟通争取。因此,我非常珍惜每一次演讲机会,无论课酬高低,都把每一次课程当做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去对待,每一次总是把课件改了又改,准备了又准备,甚至每次课间休息时,都争分夺秒地继续完善细节。

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随着讲课机会越来越多,我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也直线上升,找我的客户也越来越多,再后来,我已经不用再去主动推销自己了,助理只要每天接接电话、收收邮件,做好沟通与服务就行了。

请记住,个人品牌永远没有重来的机会!一旦被抹黑,染上污点,就永远难以消除,哪怕你把简历改掉重新包装也无济于事,除非你甘愿一直待在基层,因为很多企业对于基层岗位一般不会查得很严。但如果你想往中高层发展,那就会非常麻烦,因为随着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的日渐发达,现代企业对于中高层这样的重要岗位,在引进一个新的人才以前,都会对候选人的背景进行全面调查。

王小姐是一家软件公司的资深项目经理,在该公司已经工作了三年,也带了一个小团队,一共五个人。2011年秋天,一家猎头公司找到王小姐,表示有一家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IT公司想邀她加盟,对方开出了比王小姐原公司高40%的薪酬,王小姐同意了。三个月后,王小姐跳槽到新公司。新公司让她着手组建自己的团队,因为一时招聘不到合适的人员,王小姐想到了她原来的五个下属,于是她出面把原来的下属全部挖了过来。这件事情引起了老东家的强烈不满,他们把王小姐及五位下属和王小姐的新东家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告上了法庭,要求他们赔偿大笔损失并公开道歉。

最终,新公司不得不放弃王小姐及其团队,并表示王小姐擅自挖人没有经过公司领导审批,属于个人行为,反过来要追究其个人责任。最后,王小姐不得不公开道歉并承担部分赔偿,这件事也导致她与五位下属在行内很难再找到好工作,五位下属也抱怨王小姐毁了他们的前程。

案例中的王小姐也许只是一念之差,因为用人心切想走捷径,结果没想到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其实,很多人都有王小姐这种心理,一念之差,一着不慎,最后悔之晚矣。

个人品牌的打造过程,就是一个建造自己人生大厦的过程,工作的时候,很多人只把自己定位为给老板盖房子的人,觉得房子建得再好,享有的人也只是老板,而且认为使出两成的力气和使出八成的力气,所领到的薪水一样多,为什么要多付出六成的力气便宜了对自己指手画脚的家伙呢?于是便懒懒散散地敷衍着老板,只愿意尽量少费力气,去建造一座勉强看得过去的房子。

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总是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人生走了快一半,也还是默默无闻。在公司的位置就像鸡肋一样。轮到裁员的时候,这样的人的名字会被毫无悬念地放在第一位。

事实上,工作不仅仅是维持生存的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使自己的知识和阅历增值,使自己的个人品牌增值。日复一日,量变积累到质变后,我们便可以在人才市场为自己赢得一个更高的身价。而判断身价的依据就是所做过的事情。好也罢,坏也罢,这座房子永远没有重建的机会,而最终住在房子里的是我们自己。

当你把工作视为建造属于自己个人品牌的房子时,就会尽善尽美地去完成,为了每一个细节的完美而一丝不苟,因为你始终在脑子里有这么一个概念:这所房子是属于我的。

你是想给自己盖一所牢固美观的房子,还是盖一所敷衍了事的房子?我想,聪明的你一定能作出自己明智的选择。

职业生涯的今天明天后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