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都市小说>要么适应公司,要么离开公司> 第5章 明确你要过怎样的生活--厚度比长度更重要(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章 明确你要过怎样的生活--厚度比长度更重要(1)(1 / 2)

我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能力,这些潜能足以使我们的理想变成现实。只要我们不懈地挖掘自己的潜能,运用自己的潜能,为实现理想付出努力,我们就能够做好想做的一切,就能够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

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坐上了生命列车,开始一生的旅行,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到站。既然长度无法控制,那就不妨给人生之旅增加一些厚度吧,至少,能够活出点价值来。

努力工作,追求幸福人生

人生的终极追求是什么?也许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但我想,有一个答案大家一定不会否认,那就是追求“幸福”。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升国民的“幸福指数”被正式提上日程。

在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克里斯·加德纳想要做一个好爸爸。但他事业不顺,生活潦倒,只能每天奔波于各大医院,以卖骨密度扫描仪为生。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做证券经纪人并不一定需要大学文凭,只要懂数字和人际关系就可以,于是他主动去找维特证券的经理。凭借自己的执著和非凡妙语以及一个魔方的帮助,克里斯·加德纳得到了实习的机会。但是实习生必须无薪工作六个月,最后只有一个人会被录用,这对克里斯·加德纳来说,实在是太难。这时,他和儿子因为极度贫穷而失去了住所,过着东奔西跑的生活。他一边卖骨密度扫描仪,一边做实习生,还必须去教堂排队,争取得到教堂救济的住房。他一直很乐观,并且教育儿子不要灰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克里斯·加德纳最终脱颖而出,获得了股票经纪人的工作,后来还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如果你有理想的话,就要去努力实现。就这样。”这是这部电影中最动人的台词,我想说的是,幸福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心理感受,更是一种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哪怕幸福天天来敲你的门,你也会与它擦肩而过。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一无所有,没有健康,没有财富,没有地位,没有事业,没有家人。在这种情况下,我给你100元,让你参与一场竞争激烈的幸福拍卖会,参与竞拍的每个人都和你一样只有100元,你要用这100元来买能带给你幸福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有多少,没有人知道。那么,你会买什么,怎么买,出多少钱去买?

让我来猜一下你的状态吧,你是不是想到了各种各样想买的东西?是不是在算计着每样东西到底该分配多少钱?是不是感觉钱太少不够花?是不是在犹豫到底要选哪个东西?是不是在猜测好东西究竟是在前面还是在后面?

事实上,这个游戏我在课堂上做过不下一百次了,但每次都会发现同样的情形,那就是真正能买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的人很少,而大多数人不是钱不够花,就是钱没花完,所以,大多数人都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

游戏可以重来,但人生永远无法重来。到底该如何把握身边的幸福,如何在现有的职场平台上,更好地规划幸福人生呢?

幸福人生的第一个密码--明确目标

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不要跟风或者盲目行动。目标是人生的灯塔,否则,你的人生之船终将迷失在茫茫大海,甚至会在突如其来的风浪中葬身海底。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规划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如下:27%的人无目标,60%的人有较模糊的目标, 10%的人有清晰但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以后,哈佛回访了这些人,回访结果如下:无目标的27%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有模糊目标的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有清晰的短期目标的10%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了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有清晰的长期目标的3%的人,25年来几乎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一直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现在,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25年前只是一个想法的差别,25年以后,却变成了现实生活的千差万别!这就是目标规划的力量!

贫困线上挣扎的生活、温饱生活、小康生活、上流生活,你这辈子过上哪种生活就会觉得知足了呢,想好了吗?

如果这个问题都没有想好,那你每天都在忙什么,为什么而忙呢?看看这个“忙”字的构成吧,左边是一颗心,右边是死亡的亡。所以,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在告诫我们,如果一个人忙得连思考和规划的时间都没有了,那么他离死亡也就不远了,充其量只是“行尸走肉”罢了。

“水静如镜”,水只有平静下来才能当镜子,人只有安静下来才能反省自身。无独有偶,南美的土著人自古以来便流传着一项神秘的习俗,在赶路时,他们会竭尽所能地拼命向前冲,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以便“让灵魂跟上身体的步伐”。大家都很忙,但很多人没有明确且具体的人生规划,所以是在瞎忙!而瞎忙等于浪费时间,浪费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如果你不想慢性自杀,如果你想过上案例中那10%的人甚至3%的人的生活,那么,从现在开始,马上制订自己的人生目标与计划吧。

刘伟,“断臂钢琴师”、音乐人、第一季《中国达人秀》总冠军。他的一句“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被广为传颂。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他10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12岁开始学习游泳, 14岁获得全国游泳冠军,16岁开始学习打字, 19岁自学钢琴,仅用一年即弹奏出相当于手弹钢琴七级水平的钢琴曲《梦中的婚礼》。2010年,他摘得第一季《中国达人秀》总冠军。2011年,他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中国名曲《梁祝》,受邀前往英国伦敦与前首相夫人切丽·布莱尔会面。2012年他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有远大的目标,他说,“男人要对自己的梦想负责,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一流的音乐制作人”。

我想,其实刘伟在10岁时失去双臂后,应该还有一个更现实的目标,那就是把用手的习惯改变成用脚,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所以他说,“我从来没有把我当什么特殊群体,我觉得我跟别人没有任何不一样,我只觉得你们用手做的事情,我用脚做,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没有不一样。”

这就是一个小伙子带给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震撼与感动。在刘伟身上,我们看到了目标的力量,看到了梦想与现实结合的体现。如果不是因为对于梦想与目标的执著,如果不是因为一步一个脚印,就不会有今天克服重重困难重获新生的刘伟。

2002年年初,我进入顾问行业的第一份工作是研发编撰财经管理方面的图书,公司的要求是每个月至少要出一本。对于当时毫无写书经验的我来说,这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当时我是研发团队里招进去的第一批成员,整个团队三个成员加一个领导,都没有什么经验。于是我们尝试着先理清思路:第一步,把一本书的“浩大”工程进行分解,三天内拿出选题计划,确定书名和目录,20天拿出初稿,最后用7天撰写、修订序言及相关文案;第二步,把每本书10万字的字数目标分解到20天里,每天完成5000字。这样一来,每个人都觉得一天完成5000字还是可以的,压力一下子小了很多。

写完第一本书之后我就开始带团队,带的也都是新手,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所以如何快速培养他们就成了我每天琢磨的事情。我很快发现每天完成5000字虽然不算多,但还是有些人会觉得有压力。经过计算,我发现根据我们编撰书籍的排版风格和特点,一本书大概是100个Word标准页面,也就是说,每天只要写够5个Word标准页面就可以了。从5000到5,大家心理感觉的压力自然就更小了。

后来,我进一步对每本书的写作周期进行严格的项目管理,要求大家把目录细化到至少三级,再根据书的重点详略,对每个目录要点进行规划,确定分解到每个目录要点大概需要多少字数,包括几个案例、几个故事、几个练习等。这样一来,写书就完全变成了一个流水作业般的标准化项目。为了保障项目进度,我们在每个项目启动前都会达成共识,那就是当天完不成进度要自行安排加班,确保今日事今日毕。

经过这个自己摸索和管理实践的过程,后来我们的研发团队日益壮大,并且培养出了一大批研发高手。

心理学家们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并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确实,要达到目标,就要像上楼梯一样,一步一个台阶,把大目标分解为多个易于达到的小目标,脚踏实地向前迈进。每前进一步,达到一个小目标,都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将推动你充分调动自己的潜能去达到下一个目标。

在现实中,我们的很多目标和梦想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往往不是因为难度太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太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所以,在设定远大目标的基础上,要学会将目标细化和分解,以便于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保障目标的最终实现。

下面要跟大家分享的工具叫做人生幸福八卦图(见图1),它将帮助大家科学合理地规划人生目标。

图1人生幸福八卦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