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稿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讲话稿泛指人们在特定的场合发表讲话的稿件;狭义的讲话稿一般是指各级领导在会议上发表讲话的文本,具有宣传性、指示性和总结性的特点。
本章讲到的讲话稿属狭义讲话稿的范畴,仅指领导的讲话稿。领导讲话稿有正式和非正式讲话稿两类,前者多与会议相关,如工作会议讲话稿、政治会议讲话稿、纪念会议讲话稿等;后者多在各种活动中发表,如礼仪活动、文体活动等。
特点
领导讲话稿在内容、篇幅和语言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有的而发,内容针对性强
讲话稿通常用在会议、庆典等活动中,内容针对会议或活动的主题而确定,有强烈的针对性。因此,在拟定讲话稿时,首要的就是确定主题、有的放矢,不可随意发散,同时,行文风格也要考虑到讲话者的身份、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和场合,以及听者的身份、心理需求、接收能力等。
2.逻辑清楚,语言精练不芜杂
讲话稿是一种公共性演说文体,需要清楚明白地向听众传达讲话者的思想,所以需要非常注重内容的逻辑性和层次的分明,做到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3.注重时效,篇幅有规定性
除非特殊情况,讲话稿一般有明确的时间要求,需要根据会议或活动的具体时间背景来撰写,注重时效、突出重点,剔除无关的话题和说辞。一般情况下,主要或主管领导人讲话的时间要长一些,次要领导或嘉宾讲话的时间则比较短。
行文对象
领导讲话稿属下行性公文,一般用于领导传达会议精神和部署工作,行文对象,即听众一般为下级机关或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
“与贵者言,依于势,与辩者言,依于要。”语言表达要根据对象而定,了解听众的情况是起草讲话稿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听众情况确定讲话的内容和讲话的方式,可以增强讲话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讲话稿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听众的理解接受程度,所以需要事前了解其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其身份、文化程度和接受特点,考虑其特定的需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讲话基调。比如,听众职位级别和理论修养素质较高,讲话就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高超的语言水平,措辞可以严肃些;相反,如果听众的素质不是很高,就应该深入浅出地阐明理论或者会议精神,多加一些例证以帮助听众理解。再比如,如果听众涉及多个机关或部门,讲话稿就要内容清晰,严格区分对不同机关或部门的要求。
格式
讲话稿因为不是正式文件,所以没有固定的写作格式。一般来说,讲话稿大体上分标题、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1.标题
讲话稿的标题有直接式和复式两种。直接式开宗明义表明讲话的内容(如:关于××的讲话)或场合(如:在××的讲话)。复式标题根据讲话内容提炼一个中心思想做主标题,讲话人和场合做副标题(如:继往开来,努力奋斗--×××在新春团拜会上的讲话)。
2.正文
正文分为开头和主体。
(1)开头。
开头部分先对列席的领导人员和在座听众进行礼貌性的问候,然后引出讲话的主题,说明讲话的意图。
(2)主体。
主体部分围绕讲话的中心内容展开论述,论述要做到层次分明,逻辑清楚,重点突出。
3.结尾
讲话稿的结尾部分一般是对讲话内容的总体归纳,并对以后的工作提出要求、希望和祝愿。
语体的特点
讲话稿是在现场讲述,需要把握现场气氛和场合,表述应符合行文对象,即听众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模式。讲话稿在传达事实或者思想的同时要有具体的行动指导性,表意要直接,情节简单,前后内容的转换和衔接要明显,平铺直叙,忌用曲笔。
领导讲话稿要具有内在逻辑性,外在结构安排要体现秩序性,内在文字的表达要符合由先到后、由上到下的顺序。讲话稿依照重则详、轻则略的原则来写作,不必面面俱到,注重分析能够说明观点和问题的典型材料,在此基础上摆事实讲道理。讲话稿不可以死气沉沉,要与演讲词相仿,用语幽默风趣、活泼生动,用令人信服的实例来打动听众。
用语规范严谨是所有讲话稿的共性,在共性要求之下,语言、文风有自己突出的个性是讲话稿获得好评的不二之举。比如,适时地运用一些新的概念、新术语、新词汇可以增加讲话稿的幽默性,带动全场的气氛。
遣词造句技巧
讲话稿的语言文字重在造势,强调发挥语言的鼓舞性和感召力,体现思想、鼓舞斗志,因此必须注意遣词造句中活用修辞。
首先,讲话是一种靠声音传递感情、要求和希望的表达方式。语言稍纵即逝,因此,讲话稿中需要以通俗易懂的话语来帮助行文对象,即听众在最短的时间内消化理解最多的内容。这就要求在讲话中尽量将书面语口语化,多使用短句,多使用通俗简明的词语,不要为了追求讲话稿华丽使用生僻词语,多使用便于听众理解的双音词。
其次,语言的使用要注意形象化,这也是显示演讲者演讲水平的地方。形象化的语言可以激发听众的想象力,能更加有力地吸引其注意力,从而使讲话深入人心,讲话效果更佳。恰当运用形象化语言是一种语言艺术,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有趣。使语言形象化的方法很多,比如举例子、打比方、运用拟人和使用格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