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都市小说>如何做好精益生产:JIT生产实务手册> 第2章 认识JIT生产——树立正确的JIT观念(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 认识JIT生产——树立正确的JIT观念(2)(1 / 2)

这样,从客户下订单到生产部接到订单的时间都达到了标准化,而且不受上下班时间的制约,因为生产部是三班倒的,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生产。其他部门则应安排专人值班,即使是零点接到的订单,凌晨1点钟以前也要制作出详细的物料计划、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然后下发到生产部,这就是文书处理的标准化过程。

(2)规范化

所谓规范化就是有没有流程,有没有方法,有没有统一。一个企业中会有多种流程,比如生产流程、责任流程、时间流程和空间流程等。生产流程是指从原料投入到成品产出,通过一定的设备按顺序连续地进行加工的过程;责任流程是指各个部门分别负责什么工作,做到责任到人;时间流程就是各个工作的先后次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空间流程就是从这道工序到下一道工序的过程。在流程管理中要注意去掉、简化一些不必要的或者次要的流程,强化、 重视关键流程。

什么叫简化流程呢?某项工作原本要经过四个部门才能完成,我们减少一个部门,使之经过三个部门就能完成,这就叫简化流程。

简化流程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流程里面要有时间要求,我们要规定好每个部门的工作用时和质量标准。比如说一个工作进了A部门,只给它20分钟,要求其在这20分钟按标准完成所有规定的动作并交给C部门;C部门也只有20分钟时间,明确要求其安标准完成所有规定的动作并交给D部门;最后,D部门也必须在20分钟时间内按质量标准完成所有规定的动作。如果有这个时间要求,一个小时这个工作就完成了。如果没有时间规定,每个部门用的时间都不确定,这个工作可能一天都完成不了,甚至也可能一周都完成不了。所以企业要做到规范化,在流程上一定要有时间的要求、质量的要求。

在标准化、规范化方面,很多企业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有没有标准?有标准,企业基本上都有标准。但很多企业的规范太多、太复杂了。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85后、90后,他们接受不了太多的规范。

所以现在很多企业在检讨,把一些不痛不痒、不清不楚的标准和规范拿掉,剩下的就清清楚楚了。

越是简单明了的命令执行起来越容易,完成的效率也越高。所以,生产管理者的指令,特别是让基层员工执行的指令更应该简单一些。如果生产管理者把事情弄得很复杂,员工看都看不懂怎么可能做到完全执行?

简化签字手续

大家都知道,制表人在做好报表后需要好几个人签字,但集齐这些签字往往费时费力。所以,为提高效率,就必须减少签字人数——完全可以简化到一个人,只要制表人签字就好了。

但是许多生产管理者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领导不审核报表是不行的,虽然大多数领导在收到这些报表后往往是签字了事,而不会把数据一一核实,再算一遍。这样毫不负责任的签字会导致两个不良的后果:第一,签字就要对结果负责,万一报表出错,签字人是要负领导责任的;第二,制表人会放松警惕,认为反正有人会审,制表时就可能粗心大意。

因此,要减少表格的签字人数。如报销出差费用时也可以简化到只需要财务部签字。因为在所有签字中,只有财务部会去审核报销者的费用是否超出了标准,其他部门的签字只不过是走个过场。

总之,企业的许多表格都可以简化到一个人签字即可,只有财务报表是需要两个人签字的。

三、JIT生产是拉动式生产方式

1.传统生产方式的运作

传统的生产方式通常都是推进式的。推进式生产方式是这样运作的:

首先按产品的构成清单对所需要的零部件规格与数量进行核算,这样就得出每一种零部件的投入产出计划,然后按照这个计划发出生产和订货的指令。它给每一个生产车间,甚至仓库都发一道指令。每一个生产车间都按照计划生产零部件,然后把实际完成的情况反馈到生产计划部门,接着再把加工完的零部件送到下一道工序或者下游的生产车间。

不论生产车间需不需要这些中间产品,各工序都会按照生产计划部门的计划生产出来并送到下游车间。

推进式生产方式的物流与信息流是分开的,它的物流方式是一个车间一道工序,从第一道工序开始,流向第二道工序,接着再流向第三道工序……它的信息流是在计划部门与工序之间流动,即计划部门与第一道工序之间有信息流,计划部门与第二道工序之间有信息流……计划部门与最后一道工序有信息流,而工序与工序之间是没有信息流的。

这样做会造成什么问题呢?会造成第一道工序生产出很多中间产品,而第二道工序并不需要这么多产品,但还是送到第二道工序那里去了,这时候就会在第二道工序那里造成积压。有一些企业甚至还不得不设了很多中间品仓库。第一道工序生产出来的产品先放到中间品仓库,然后再领出来送到第二道工序。因此,推进式的生产方式是一种缺乏科学计划的落后的生产方式。

2.JIT生产方式的运作

JIT生产方式采用的是拉动式的控制系统,从市场需求出发,由市场需求信息决定产品组装,再由产品组装拉动零件加工。每道工序、每个车间都按照当时的需求向前一道工序、上游车间提出需求,发出工作指令,上游工序、车间完全按这些指令进行生产。整个过程相当于从后(工序)向前(工序)拉动,故这种方式被称为拉动式(Pull)方法。简单地说,就是生产计划部门只制订最终产品计划(称为主生产计划),其他车间及工序根据生产计划,按下游工序、车间的需求来制订生产计划。

总之,生产计划部门把生产计划下到最后一道工序,最后一道工序再向前面一道工序要它的物料,它需要多少,前面那道工序就给它生产多少,前面那道工序再向它的前一道工序要材料,一直拉动到采购部门。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信息流与物流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不会产生多余的中间品,也不会产生等待、拖延等浪费。

3.两种生产方式的比较

传统的生产方式采用“推进式”控制系统,容易造成中间产品的积压,而JIT生产方式采用“拉动式”控制系统,能使物流和信息流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人为的浪费。因此,JIT生产方式与传统生产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总之,只有“拉动式”系统才能真正做到“适时、适量、适物”地生产。

对比项传统生产方式JIT生产方式控制系统推进式拉动式物流状况上游加工,下游接收下游向上游提出要求信息流状况工序与计划部门之间工序与工序之间物流与信息流的联系分开结合控制结果容易造成中间产品的积压真正做到“适时、适量、适物”

四、JIT管理的哲学

JIT生产的五大管理思想

1.强调系统优化

2.强调“库存是万恶之源”

3.强调协作

4.追求“零不良”

5.强调发挥基层的主观能动性

JIT生产从环境要求到管理目标,都运用了全新的管理思想,它并非简单地应用了一两种新的管理手段,而是一套与企业环境、文化以及管理方法高度融合的管理体系,其本身也是一个自洽的思想系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