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都市小说>销售用心不用嘴> 第1章 精心筛选,找到最能带来业绩的目标客户(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章 精心筛选,找到最能带来业绩的目标客户(1)(1 / 2)

作为销售人员,在推销产品之前,首先应该搞清楚目标客户,这是销售工作的前提和准备阶段。只有确定了消费群体和相对具体的目标客户,才能针对客户的具体情况制订有效的营销计划。否则,你只能瞎忙活,难有成效,无法提高销售业绩。

1.手表定律

不仅要有美好的愿望,还要有明确的目标

销售心经

骑白马的不一定都是王子,推销时不要见人就行动,而要认准目标再行动。如果连方向都搞不清,那么就算你走得再辛苦,也没办法到达终点!

两家房地产公司分别招聘了一批新销售员,并且分别对新人进行了培训。甲公司的培训强调以结果为导向,即要求销售人员的每一次销售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乙公司的培训强调以技能为导向,更注重销售人员沟通技巧的提升。

一个月以后,两家公司的新销售员都投入销售实践。甲公司的销售人员提前通过网络、公司的客户档案、展会等各种途径搜集客户信息,筛选目标客户,确定目标客户之后又针对具体的客户类型确定销售方案。乙公司的销售人员则都被派到大街上去发传单,热心地向每一位路人介绍公司开发的楼盘。

最后的结果是:甲公司的销售业绩是乙公司的两倍,其销售人员在推动业绩的前提下也获得了丰厚的报酬;而乙公司非但业绩平平,还引来了内部销售人员的频频抱怨。

没有销售员不想签大单,但是怎样实现这个愿望,这才是关键。要想签大单,你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应该要找谁去签——寻找你的目标客户。销售业绩的提升,靠的不仅仅是美好的愿望,还要有明确的目标。

对于寻找目标客户,一些人坚信“广撒网才能多捕鱼”。但是,这些人可能没想过,如果不提前弄清楚自己要捕什么鱼、这些鱼有怎样的习性、鱼儿的个头有多大以及一般分布水域等一系列问题,那你很可能辛辛苦苦捕到的不是鱼,而是水草和污泥,甚至还有可能把渔网弄破。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捕鱼之前的目标不明确,所以不能根据具体目标的特点来准备合适的网。

同理,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客户具有什么特征,那你纵然把电话打烂,将嘴皮磨破,每天忙得四脚朝天,恐怕也拿不下订单。于是你抱怨:“为什么我每天忙得团团转,业绩还是没有提升呢?”当然我们不能责怪这些销售人员不够努力,但我们却可以十分确定地说:“这些销售人员在工作中只用了力,却没用心!”为什么这么说?心理学中的手表定律可以帮助我们说明问题。

心理学词典

只有一只手表,可以告诉人们准确的时间,而拥有两只手表非但不能告诉一个人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判断,这就是“手表定律”,也称“矛盾选择定律”。

对于销售人员来说,如果不对客户加以甄别,满世界地把所有人都当成自己的客户去开发,那要想完成订单岂不如同大海捞针一般难?如果不能对目标客户进行准确的定位,那销售人员在搜集信息、准备材料以及设计销售方案时就没办法做到有的放矢,容易在销售实践当中无所适从——觉得A种类型的人或许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觉得B种类型的人看上去也有需求,C种类型的人好像更有购买力……最后,他们无法选择,不知道该针对A类特征的人进行推销,还是该先给B类特征的人打电话。这种情况则正是手表定律所说的选择性矛盾。

或许有人说,几种类型同时下手签单成功的可能性岂不是更大?如果你真正从事过销售工作你就会知道,销售人员每天的工作量有多大。如果不加分析地把所有人都当成自己的目标客户,不要说精力有限,就算你一天24小时不眠不休,恐怕真正分摊到目标客户身上的时间也不足1小时。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到了不该投的人身上,而真正需要你用心对待的潜在客户却会被你所忽视,这种尴尬的处境似乎应了下面这个笑话。

有个人请客吃饭,看看约定的时间过了,还有客人没来,他心里着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喽?”于是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又走掉几位客人,一着急便说:“怎么不该走的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起身离开了。

销售人员所承受的压力让他们很难笑得出来,大家内心不禁产生一连串的疑问:

什么是目标客户?

他们是谁?

目标客户在哪里?

如何才能找到他们?

这一连串的问题,恰恰是对目标客户进行准确定位的核心内容。怎样才能找到我们的目标客户?那就要看你面对的潜在客户是否具有如下特征:

(1)对你的产品或服务有特殊的需求。

(2)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和较强的购买欲望。只有消费得起且愿意消费的人,才是目标客户,这两点缺一不可。

(3)客户是决策者,对是否购买产品有决定权。否则,即使他有需求,也不能称其为目标客户。

总而言之,再好的产品,如果不能找到真正有需求、有购买力、能决策的人,想签下订单,提升业绩都是不可能的事。换句话说,销售人员口才再好,纵然能口吐莲花,如果不能找准目标客户,那一切都将没有任何意义。

2.二八法则

客户也分三六九等,无须一视同仁

销售心经

在销售过程中,不要同等地看待你的客户,而要有所侧重。要善于抓住关键客户——能给你带来80%销售额的大客户,而这类客户只占你客户总数的20%!

威廉·穆尔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他在创办公司之前,曾在格利登公司工作过,那时他是一名油漆销售员。他没想到的是,第一个月他的销售额糟糕透顶,仅仅挣了160美元。

后来,穆尔对自己的销售图表进行分析,发现他80%的收益来自20%的客户,这与犹太人经商秉承的“二八法则”非常吻合。直到这一刻,穆尔才明白自己为什么销售额糟糕。原来,过去他对每个客户一视同仁,在他们身上花费了同等的时间和精力。

从那以后,穆尔调整了销售策略,他把精力放在了最有希望带给他大销售额的客户身上,把小客户分派给其他销售人员。没过多久,他的月薪就达到了1000美元。在之后的9年中,穆尔坚持“二八法则”的销售策略,从一名普通的销售员一步步走向成功,最后成为凯利—穆尔油漆公司的董事长。

不仅威廉·穆尔坚持“二八法则”,世界上很多大公司也都注重这一法则。比如,摩托罗拉公司特别重视奖励每100名员工中业绩靠前的25名员工;通用电气公司虽然非常重视奖励员工,但只奖励那些完成了高难度工作指标的员工;诺基亚公司专门为公司里最优秀的20%的员工设置了特别的奖励政策……

社会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符合“二八法则”,比如,20%的人集中了全社会80%的财富,而剩下20%的财富却要80%的人去共享;20%的人违反了80%的交通法则,搅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